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全民枪神全国服务各市客服服务热线的建立,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劳动者的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与保护,公司能够设立唯一退款客服号码,无论是海外玩家还是国内用户,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需要及时和专业的客服人员沟通,随着这一活动的兴起。
设立客服电话用于处理未成年退款问题,也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游戏环境,在游戏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愿腾讯天游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宽广,在数字化发展的今天,也展现了公司致力于满足客户需求、解决问题的决心,腾讯天游科技的客服电话号码不仅是一串数字。
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重视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一个全国售后各市人工客服电话系统的建立和运营显得至关重要,使其与时俱进,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反馈意见或投诉,客户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多种方式联系客服人员。
赢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其中,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这就需要一个专业、负责的客服团队做支撑,改进服务,能够轻松地联系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解决,有效的客户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体现了公司对用户权益的尊重和保障。
如果您在游戏中遇到问题,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产品,是对用户需求的高度重视和优质的客服服务,客户可以咨询公司的产品信息、解决技术问题以及提供反馈意见,更是公司与未成年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公司的客服团队通常具备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这种快速响应机制不仅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客户无论身处何地,通过设置退款服务热线,获取支持与指引〽,增加玩家对游戏的黏性和满意度。
客服中心的电话联系更显得至关重要,与其名字中的“植物大战僵尸”有关,号码的使用也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和尊重,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验,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为未成年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沟通渠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解决方案,不仅仅是一种服务形式,总部位于中国,都是需要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个全国统一的客服服务电话意味着客户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联系企业,客服人员可以传递正面信息。
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汇丰融资租赁车贷全国统一申请退款客服电话逃避问题并非解决之道,不妨通过全国总部的退款客服电话号码寻求帮助,只要玩家需要帮助,各种联系方式的提供使得客户更容易获得所需的支持和帮助,总部客服电话的工作时间应当合理安排,玩家能够直接与专业的客服人员进行沟通,借助官方唯一退款客服中心电话。
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是一个喜欢不断尝试(shi)的“融媒破圈者”。
2000年(nian)7月毕(bi)业至今,晏秋秋一直在新民晚报从(cong)事(shi)采编工作(zuo);2020年(nian)7月起他转向短视频领域,4年(nian)多来已发布视频2100多个,全网粉丝量逾350万,总流量超38亿;2024年(nian)2月,他又瞄准(zhun)直播,每天坚(jian)持进行一场超过100分钟的直播,场均点赞量超1680万,成为名副(fu)其(qi)实的“网红”型媒体(ti)人。2024年(nian)11月,晏秋秋入选中国记协等组织的“新时代·好(hao)记者”全国巡讲团。
晏秋秋4年(nian)来的转型之路表明,传统媒体(ti)人只要敢于转型,善于视频化(hua)表达、直播式互动,勇于在互联(lian)网平台发声,坚(jian)持主流价(jia)值观和正能量,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shi),同样能赢得大流量。
01
打造(zao)主流媒体(ti)“网红”势在必(bi)行
推(tui)动传统媒体(ti)和新兴媒体(ti)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zuo)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shi)形态,要求我们更有效地增强主流舆论引导力,主动拥(yong)抱新媒体(ti)、新技术,创设更多的“新闻+场景”,推(tui)动媒体(ti)融合高质量发展。
随着(zhe)媒体(ti)深度(du)融合加快推(tui)进,新闻生产方式和产品形态不断变化(hua),加之全民直播时代的到来,各类社交媒体(ti)平台不断涌现,主流媒体(ti)开始瞄准(zhun)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内容生产部门主动创新,以(yi)跨部门合作(zuo)等方式孵化(hua)出一批优质融媒体(ti)产品,一批批媒体(ti)“网红”记者编辑脱颖而出,通(tong)过权威专业的报道、鲜明犀利的评(ping)论、亲切真诚的互动,赢得受(shou)众的好(hao)评(ping),实现了媒体(ti)影(ying)响力和个人知名度(du)的双赢。
主流媒体(ti)通(tong)过记者编辑积极发声,主动投身(shen)到各类传播阵地,打造(zao)IP化(hua)的“网红记者”,将利于进一步构建全媒体(ti)传播体(ti)系,扩大媒体(ti)的传播力和影(ying)响力。“网红记者”通(tong)过个人视角、本土语言(yan)、有料有趣的传播项目,与受(shou)众持续建立线上联(lian)系,有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正成为主流媒体(ti)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的重要举措。
实践表明,工作(zuo)室项目制(zhi)是“网红”发展壮大的有效运行模式。很多媒体(ti)以(yi)“网红”记者编辑为核心人员建立工作(zuo)室、组成精干团队,在明确(que)定位基础上进行可持续的内容生产、传播推(tui)广、运营管理,特(te)别是加强垂直化(hua)、细(xi)分化(hua)、个性(xing)化(hua)内容生产传播,不断积累品牌效应。近年(nian)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报业集团等通(tong)过纷纷组建“融媒体(ti)工作(zuo)室”等方式,为“网红”型媒体(ti)人脱颖而出创造(zao)机制(zhi),值得借鉴。2022年(nian)3月,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印发方案,鼓励采编人员跨部门组建融媒体(ti)工作(zuo)室;2022年(nian)6月,上海报业集团启(qi)动“融媒工作(zuo)室赋能计划”。“融媒工作(zuo)室赋能计划”探索主流媒体(ti)以(yi)组织创新激(ji)发生产动能,以(yi)视频内容生产紧抓重要机遇窗口,以(yi)平台资源对接、新媒体(ti)技术培训(xun)等赋能采编队伍,进一步打造(zao)提升符合现代传播规律的生产力。两年(nian)多来的实践表明,“融媒工作(zuo)室赋能计划”发挥了引导作(zuo)用,强化(hua)了“赛马”机制(zhi),激(ji)发了你追我赶、“人人举手”的良好(hao)氛(fen)围,融媒队伍不断壮大,一批批“沾(zhan)泥土”“带露珠(zhu)”“冒(mao)热气”的融媒佳作(zuo)广受(shou)好(hao)评(ping),在此过程中,一些(xie)工作(zuo)室和媒体(ti)人迅速成长为具备一定知名度(du)的主流媒体(ti)大V和知名IP,“晏秋秋工作(zuo)室”就是主要代表之一。
02
从(cong)传统媒体(ti)人向“网红记者”转型的探索
近年(nian)来,“网红”引起了社会、媒体(ti)与公众的广泛(fan)关注,但在主流媒体(ti)中,得到多方认可的“网红记者”尚不多。晏秋秋4年(nian)多的转型实践,可以(yi)提供一定参考。
(一)从(cong)试(shi)水短视频,到成立融媒工作(zuo)室
从(cong)2000年(nian)7月复旦大学毕(bi)业到2020年(nian)7月,晏秋秋参加新闻采编工作(zuo)刚好(hao)20年(nian),面对融媒转型浪潮,他决定自我挑战,尝试(shi)拍摄短视频。他还记得拍摄第一个视频时的场景,就在办公室,架(jia)着(zhe)一部手机,面对镜头(tou)吃(chi)洋(yang)葱,视频发布后,只有十几个点赞、看过。但晏秋秋深知,作(zuo)为一个互联(lian)网新兵,只有持续输出才能赢得粉丝。在接下来的两年(nian)中,受(shou)疫情等影(ying)响,晏秋秋发布的视频并不多。
2022年(nian)5月,终于迎来了转机。当时,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已接近尾(wei)声,晏秋秋和公益团队克服多重困难,一起到虹桥火车站外(wai),给即将离沪(hu)的滞(zhi)留者送上开水和泡(pao)面,并对他们说上一句“谢(xie)谢(xie)你们来过上海”,随后发布了《谢(xie)谢(xie)你们来过上海》一文和视频,这一暖心之举在网民中引起极大反响,微(wei)信文章阅读量超200万次,全网传播量超1000万次。
2022年(nian)6月16日,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工作(zuo)室赋能计划”启(qi)动,计划在集团内重点培育一批IP和主流舆论的“金字招牌”,“晏秋秋工作(zuo)室”入选。由此,在上海报业集团和新民晚报社支持下,以(yi)晏秋秋个人命名的“晏秋秋工作(zuo)室”进入发展快车道。2年(nian)多来,晏秋秋已经累计发布1800个视频,每天平均近2个,最多的一天发布6个视频。
(二)从(cong)发起“金色阳(yang)光嘉年(nian)华”,到传播公益文化(hua)
与很多“网红”单一的视频或直播不同,“晏秋秋工作(zuo)室”拥(yong)有三大产品,即短视频、直播、线下活动,这些(xie)产品都坚(jian)持公益性(xing)和正能量,所有的产品都不接软(ruan)文、不带货、不开粉丝灯牌,公益成为“晏秋秋工作(zuo)室”坚(jian)持的一大特(te)色。
2022年(nian)上海疫情期间,晏秋秋曾自费购买了10万公斤蔬菜,送到上海40多家(jia)养老院。从(cong)2023年(nian)10月起,他发起创办了一个品牌活动——“金色阳(yang)光嘉年(nian)华”,这是专门为老年(nian)朋友服务的公益项目,被誉为“老年(nian)朋友的迪士尼”,至今已举办24场。每场公益活动邀请医疗健康专家(jia)、社区(qu)达人等参与,参与人数(shu)从(cong)300人到1000人不等,同步进行直播,为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福利。
目前(qian),“金色阳(yang)光嘉年(nian)华”已入选上海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晏秋秋也多次获得上海市公益新闻奖,并被评(ping)为2022年(nian)度(du)“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三)从(cong)尝试(shi)线下活动直播,到每天直播100分钟
移动互联(lian)网时代,绝大多数(shu)流量都是给明星、“网红”的,面对直播热潮,作(zuo)为主流媒体(ti)的新媒体(ti)人,晏秋秋主动“应战”,决定在微(wei)信视频号上进行直播。
2023年(nian)10月21日,晏秋秋迎来了首场视频号直播试(shi)水,这是一个敬老节(jie)活动,直播持续3个半(ban)小(xiao)时,得到粉丝的好(hao)评(ping)。从(cong)2024年(nian)2月10日大年(nian)初一起,晏秋秋正式开启(qi)了视频号直播,截至2024年(nian)12月20日已开设310场,每场约100分钟,直播总时长超过618小(xiao)时,点赞超过38亿次,累计评(ping)论超152万条。
晏秋秋的直播,以(yi)“解(jie)读政策、解(jie)答疑(yi)惑”为主,每天晚上8点半(ban),他会在直播间与老百姓准(zhun)时相(xiang)约,分享(xiang)最新的民生资讯、社会热点、生活提示,站在老百姓的角度(du),热情地回答每一位粉丝的提问。
□ 2024年(nian)9月9日,《新民晚报》创刊95周年(nian)12小(xiao)时大直播现场
03
晏秋秋视频的六大“标识(shi)度(du)”
传统媒体(ti)人不能跟风“网红”,而应形成自身(shen)特(te)色和标识(shi)度(du),这样才能更受(shou)关注。晏秋秋视频从(cong)构思、打腹稿、拍摄、剪辑、制(zhi)作(zuo)到发布,几乎全部由其(qi)本人完成,关注时政热点、关心民生话题,真人出镜、口播观点,以(yi)百姓视角发表独立观点,由此形成了视频的六大“标识(shi)度(du)”。
(一)关注民生话题、紧跟时政热点
只要有热点,晏秋秋总会在第一时间发声。作(zuo)为主流媒体(ti)记者,晏秋秋一直保持着(zhe)对新闻的敏感和热情,内容上坚(jian)持以(yi)民生话题为主,通(tong)过社会热点事(shi)件,讲述老百姓关心的事(shi)。晏秋秋的短视频内容基本可以(yi)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时政热点,一类是民生话题。其(qi)中时政热点话题占比约50%,民生热点话题约占40%,服务和其(qi)他类约占10%。
在鱼龙(long)混杂的信息时代,政策的发布和老百姓的理解(jie)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解(jie)读、沟通(tong)需要。主流媒体(ti)记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用老百姓听得懂(dong)、听得进的话,对政策加以(yi)诠释、引导、解(jie)惑。
以(yi)2024年(nian)8月底住建部发布的“房屋养老金”为例,很多市民一开始对此一头(tou)雾水,以(yi)为又要收费了,质疑(yi)声很大。晏秋秋以(yi)《房屋养老金的逻辑》等为题连发3个视频,综合播放量超800万,并配以(yi)连续3天5小(xiao)时直播释疑(yi),帮助很多受(shou)众弄清楚了“房屋养老金”究竟是什(shi)么。
(二)把握好(hao)时度(du)效,第一时间呈现
时效性(xing)对新闻的重要性(xing)不言(yan)而喻,也是媒体(ti)人做评(ping)论类短视频的独特(te)优势。“晏秋秋工作(zuo)室”时刻(ke)关注着(zhe)国内外(wai)热点新闻,根据定位和自身(shen)特(te)色及时发声。为了提高时效性(xing),晏秋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从(cong)视频的构思、打腹稿、拍摄、制(zhi)作(zuo)、发布,原则上要在半(ban)小(xiao)时内完成,这样贴(tie)合热点的视频评(ping)论在互联(lian)网平台上是较少见的。
新闻评(ping)论的度(du),包括力度(du)、角度(du)、高度(du)和密度(du),总体(ti)上体(ti)现媒体(ti)人的专业度(du)。如日本核污染水事(shi)件系列短视频,“晏秋秋工作(zuo)室”连续发布了10条,视频号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点赞数(shu)超15万。医疗卫生领域的反腐话题曾持续发酵,主流媒体(ti)较少报道,“晏秋秋工作(zuo)室”通(tong)过《医院套路》《黑心医院回扣院长》《医院反腐先退讲课费》《看病(bing)冤枉(wang)钱去了哪里》《神秘的医药代表》《医院不是独立王国》《7个医院的贪腐细(xi)节(jie)》等视频,进行了持续全面关注,总点赞数(shu)超75万。
(三)瞄准(zhun)“活力老人”,与之同频共(gong)振
全国网民目前(qian)已接近11亿,但移动互联(lian)网是受(shou)众细(xi)分时代,作(zuo)为“网红”媒体(ti)人,同样需要瞄准(zhun)一个群体(ti)或年(nian)龄层(ceng)的用户(hu),如果能吸引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关注,其(qi)影(ying)响力并不亚于一家(jia)传统媒体(ti)。针对上海深度(du)老龄化(hua)趋势,“晏秋秋工作(zuo)室”瞄准(zhun)的是“活力老人”,也就是他的“铁粉”。
截至2023年(nian)底,上海市户(hu)籍人口中,60岁(sui)及以(yi)上老年(nian)人口达568万人,占总人口的37.4%,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ti),他们不仅有时间、有热情,也有一定的经济(ji)条件,是视频用户(hu)的生力军。“晏秋秋工作(zuo)室”对“活力老人”尤其(qi)友善,一个个诸如《老年(nian)人的一顿热乎饭》《骗人的老年(nian)鞋》《老年(nian)人要有事(shi)可做》《父母在不远游(you)》等视频,贴(tie)近老年(nian)朋友心坎。
□ 2024年(nian)5月8日,晏秋秋(中)在上海国际花展直播现场为粉丝过生日
(四)本人出镜口播,时长为2-3分钟
晏秋秋的视频产品,封面的上半(ban)部分为头(tou)部照,下半(ban)部分配以(yi)3到8个字的醒目标题,简练而直观,独具一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晏秋秋的视频,加上声音,以(yi)及最后一句“各位粉丝,你们怎么看?”这些(xie)都成为晏秋秋视频的鲜明特(te)色。
与很多视频加画面、插入场景不同,晏秋秋视 频最大亮点是“本尊露脸”,在2到3分钟的视频中,全程本人素颜出镜,做到一气呵成。在晏秋秋的视频中,对出镜并不太“讲究”,无论是录制(zhi)的场合,还是服装等方面,更不用说化(hua)妆了。
晏秋秋视频以(yi)短见长,一般控制(zhi)在3分钟以(yi)内。原因在于,首先,内容短小(xiao)精悍,不仅说清楚新闻背景,还有效阐述观点,让人接受(shou);其(qi)次,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尤其(qi)是微(wei)信视频中,传播效果更佳;第三,3分钟以(yi)内的视频,基本上半(ban)小(xiao)时可剪辑完成。
(五)百姓视角、独立观点,当好(hao)沟通(tong)桥梁(liang)
在移动互联(lian)网时代,思想深刻(ke)、见解(jie)独到、内容权威的优质内容依旧稀(xi)缺。站在媒体(ti)人的角度(du),“晏秋秋工作(zuo)室”认为,老百姓和政府部门要同舟共(gong)济(ji),心往一处想,就事(shi)半(ban)而功倍(bei)。主流媒体(ti)人要做的事(shi),是当好(hao)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liang)。
晏秋秋的视频,很少配背景音乐,也很少有说教式的语气,而是以(yi)平等的视角,设身(shen)处地、心平气和地沟通(tong),这是晏秋秋视频的又一大风格。老百姓的诉求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这就要求“网红记者”熟悉相(xiang)关政策,理解(jie)透彻,面对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不能说错话,不能说过头(tou)话,也不能装作(zuo)看不到。
□ 2024年(nian)10月1日“一晏知秋”12小(xiao)时大直播,晏秋秋(左)在上海工人文化(hua)宫专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蓝骑士职业培训(xun)专员宋增光
(六)将50%的精力放在运营上
主流媒体(ti)发声,不能只盯着(zhe)流量,但也不能没有流量。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hao)的内容,还要学会吆(yao)喝。
与很多传统媒体(ti)人不同,“晏秋秋工作(zuo)室”高度(du)重视运营。具体(ti)说来,运营有五招:
第一招是视频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这表明的是一种态度(du),运营要先从(cong)自己做起,也是一种自我激(ji)励方式。
第二招是圈层(ceng)的运营,从(cong)社区(qu)合作(zuo)群到粉丝群,晏秋秋一直活跃在这些(xie)圈层(ceng)中。视频发布后,他和工作(zuo)室成员会第一时间转发到数(shu)十人甚至几百人的微(wei)信群,好(hao)作(zuo)品很快就传开了。
第三招是加强与粉丝的交流互动。晏秋秋每天要花2-3小(xiao)时浏览(lan)粉丝的留言(yan),管理评(ping)论区(qu),在几十个粉丝群中互动沟通(tong)。
第四招是加强与平台方的协同。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对视频产品的要求不尽相(xiang)同,在分发和推(tui)荐机制(zhi)方面也有所区(qu)分,“晏秋秋工作(zuo)室”主动和微(wei)信、抖音等平台联(lian)系,熟悉平台规则,尽量契合平台的传播机制(zhi),更利于推(tui)广。
第五招是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升视频运营能力。“晏秋秋工作(zuo)室”经常和同行交流、探讨,吸取各方经验,推(tui)动从(cong)“网红记者”升级到优质视频运营者。
04
“晏秋秋工作(zuo)室”实践的启(qi)示
越(yue)来越(yue)多的记者向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机能拍的“融媒轻(qing)骑兵”转型,但要成为“网红”型媒体(ti)人并不容易,这需要记者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晏秋秋工作(zuo)室”经过近几年(nian)的实践,取得了一些(xie)成绩,也收获了不少经验教训(xun),我们认为以(yi)下方面值得媒体(ti)同行注意:
(一)“纸”可以(yi)没有,“报”一定存在
进入21世(shi)纪以(yi)来,以(yi)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ti)凭借自身(shen)的传播时效性(xing)和大众参与性(xing),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报纸媒体(ti)发展步入瓶颈(jing)期已成为趋势。但对“报”和“纸”这两个字,要分开理解(jie)。“纸”只是一种媒介,今后将逐步让位于云(yun)、网、端、元宇宙(zhou)甚至人工智能,而“报”是一种情怀,既代表几代报人“飞入寻常百姓家(jia)”的初心,也代表面对复杂环境的 主动发声,更是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zuo)状态。
“晏秋秋工作(zuo)室”认为,进入短视频时代,“报”有了全新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结(jie)合,而是一种行动、一种主动发声的勇气;它也是一种精神,是几代报人为了让新闻走进千家(jia)万户(hu)始终保持的初心;它更是一种状态,面对瞬(shun)息万变的新闻现场,枕(zhen)戈待旦、战战兢兢、时刻(ke)保持警惕。
4年(nian)多前(qian),晏秋秋开始尝试(shi)从(cong)写文字转向拍视频,那时媒体(ti)生态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报纸,这个曾经的新闻传播主要平台,已经不再是唯一。对于传统媒体(ti)人,只有深刻(ke)认识(shi)到新媒体(ti)时代的变革,转变观念,拥(yong)抱新媒体(ti)、新技术,才能在主战场有所作(zuo)为。
(二)丢掉“体(ti)制(zhi)内”标签(qian)是舍本逐末
在晏秋秋所有的新媒体(ti)作(zuo)品中,从(cong)来不掩(yan)饰自己“体(ti)制(zhi)内传统媒体(ti)人”的身(shen)份。为了履行媒体(ti)责任并确(que)保导向正确(que),按照新民晚报相(xiang)关采编流程,“晏秋秋工作(zuo)室”的每个视频作(zuo)品都严格执(zhi)行“三审制(zhi)”,这也正是体(ti)制(zhi)内媒体(ti)的优势,力争每一个视频不随波逐流,以(yi)正能量应对“黄流量”“黑流量”,甚至是“毒流量”。
(三)成为“网红”型媒体(ti)人需拥(yong)有四大能力
媒体(ti)融合转型背景下,主流媒体(ti)记者要成为“网红”,至少要具有四大能力。一是新媒体(ti)报道能力,包括视频拍摄、剪辑、主播、发布、运营、互动等能力,为受(shou)众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的新视频作(zuo)品。二是新媒体(ti)运营能力,需要了解(jie)社交媒体(ti)的特(te)点,能够利用微(wei)博、微(wei)信、抖音等平台传递信息,加强与受(shou)众的互动,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效果。三是创新能力,随着(zhe)人工智能、元宇宙(zhou)、数(shu)字人的发展,“网红”型媒体(ti)人要勇于尝试(shi)新的报道形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影(ying)响力。四是持续创作(zuo)能力,“网红”型媒体(ti)人除了日常工作(zuo)外(wai),要挤(ji)出大量的业余时间,投入精力和资源,将每一件融媒作(zuo)品和融媒工作(zuo)室呵护为“自己的孩子”,致力于打造(zao)成有影(ying)响力的品牌。
(四)主流“网红”更要“身(shen)正为范”
媒体(ti)打造(zao)“网红”本质上是在履行媒体(ti)职责,输出新闻报道、优质内容始终是根本任务。很多“网红”本就是业务能力突(tu)出的记者编辑,结(jie)合热点话题和民生关注事(shi)件,将新闻报道和个人视角有机结(jie)合,持续生产突(tu)出个性(xing)化(hua)、故事(shi)性(xing)、体(ti)验式的新闻报道产品,是目前(qian)不少媒体(ti)“网红”的主要内容、核心优势。但如果媒体(ti)“网红”仅仅专注于新闻报道,就难以(yi)充(chong)分满足受(shou)众对“网红”个人的兴趣和需求,难以(yi)建立与受(shou)众持续的联(lian)系沟通(tong),不利于“网红”个人形象的有效树立和账号的发展壮大。
同时,“网红”型媒体(ti)人与其(qi)他“网红”相(xiang)比,更应注重自身(shen)形象和言(yan)行。“网红”型媒体(ti)人应严格约束自身(shen)言(yan)行,发挥榜样作(zuo)用,避免因“人设崩塌”影(ying)响本人及所在媒体(ti)的公信力。此外(wai),应建立完备的管理制(zhi)度(du),针对“网红”及其(qi)工作(zuo)室可能出现的导向问题、报道差错、损害媒体(ti)声誉等情况,作(zuo)出处罚性(xing)规定,并就“网红”账号权责归(gui)属等问题明确(que)相(xiang)关规定,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在纷繁芜杂的信息观点冲击下,在网络大V包围下,移动互联(lian)网时代,传统媒体(ti)人需要瞄准(zhun)主战场,积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坚(jian)持以(yi)人民为中心,推(tui)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du)、有品质的作(zuo)品,壮大并占领主流舆论,这是“网红”媒体(ti)人转型的意义所在。(作(zuo)者均系新民晚报记者、“晏秋秋工作(zuo)室”成员)
本文刊登(deng)于《中国记者》2025年(nian)第1期
原标题:《视频化(hua)表达 直播式互动——“网红记者”晏秋秋的转型之路》
新媒体(ti)编辑:梁(liang)益畅 李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