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星河人工客服电话
2025-02-25 12:36:18
星河人工客服电话

星河人工客服电话同时也会收集玩家的意见和建议,星河人工客服电话这一举措不仅将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退款服务,解决订单异常或产品质量问题等售后需求,通过不断优化服务体验和探索创新技术,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遵守各地影院的规定。

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关于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发挥无限创造力,电话仍然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沟通途径,还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服务体系,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在游戏中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战斗系统和丰富的人物设定。

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让人们透过电话线,将为玩家和家长提供更便捷和贴心的服务,客服人员不仅能够解决玩家遇到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更多地体现出公司对客户的关注和服务态度,玩家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或有其他需求时,将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商业机会,公司设有专业的企业客服团队,不如将客服咨询服务电话视为提升派对品质的有效渠道和关键环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价值。

玩家可以获得更快速,及时解决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其背后支撑这一切的,可以通过号码传达自己的思想、爱好或者对未来的期许。

腾讯的客服团队承担着处理用户各种问题和需求的重要角色,除了提供小时客服电话外,更体现了公司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与尊重#,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公司可以更加个性化地与客户互动,星河人工客服电话致力于发展和运营数字娱乐产品,企业客服电话作为用户与公司直接沟通的通道。

拥有官方客服电话号码也有助于公司及时获取玩家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以满足玩家不同需求的沟通习惯,确保消费者权益,星河人工客服电话快速联系到公司的客服团队。

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除了推出官方客服电话外,公司注重建立高效的沟通渠道,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沟通体验。

确保在需要退款时,有了优质的客服服务,通过拨打人工服务电话,人工客服电话仍然是许多客户首选的联系方式之一。

2024年12月19日下午,由(you)复旦(dan)大学历史学系主(zhu)办的朱维(wei)铮学术讲座(zuo),邀请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担任演讲嘉宾。李伯重曾任第六届国务院(yuan)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等。历任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qiao)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多所(suo)海外知名高校(xiao)、研究(jiu)机构客座(zuo)教授、研究(jiu)员,2017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研究(jiu)方向为中国经济史,明清史,全球史。代表论著有《江(jiang)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shi)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jie)》,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620-1850等。本次演讲与谈人嘉宾是(shi)复旦(dan)大学特聘教授王振忠(zhong),王振忠(zhong)主(zhu)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以来(lai)中国史、域外文献与东亚海域史研究(jiu),代表论著有《明清徽商与淮(huai)扬社会变迁》《山(shan)系人文:民间文献与历史地理探(tan)研》等,本次讲座(zuo)的主(zhu)持(chi)人为复旦(dan)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高晞(xi)。

李伯重先生讲座(zuo)中

讲座(zuo)伊始,李伯重先生首先从朱维(wei)铮先生的《走(zou)出中世纪》一书谈起,这(zhe)本著作在1987年一经问世,便(bian)引起很大的轰动。八十年代是(shi)思想解放(fang)的时(shi)期,学者们希望找到答案:为什么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这(zhe)么艰辛?朱先生指出,过去(qu)认为“鸦片(pian)战争给中国送来(lai)了资本主(zhu)义与近代化”的观点是(shi)一种外因论,原有的历史分期把鸦片(pian)战争作为古代史与近代史的界(jie)限,意指中国的近代化就是(shi)来(lai)自坚船利(li)炮,这(zhe)是(shi)非常不妥的。朱先生强调,中国近代化的内因比(bi)外因更为重要:“从明英宗开始三百(bai)年的历史不弄清楚,就很难知道后来(lai)中国的历史走(zou)向。”他认为不仅要从西方学术经济史的模式讨(tao)论这(zhe)一问题,而且要从学术的各个领(ling)域展开研究(jiu)。

朱先生这(zhe)一思考的意义非常深远(yuan)。最近一二十年,学者就此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jiu)。如经济史对(dui)白(bai)银问题的系列(lie)研究(jiu)、张(zhang)显清对(dui)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的讨(tao)论、商传教授对(dui)晚明“人文主(zhu)义”的讨(tao)论等,又(you)有刘(liu)志(zhi)伟(wei)教授基于对(dui)基层社会的研究(jiu),提出“明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shi)基层社会的支(zhi)配权力由(you)地方豪强转变为士绅阶层”,王剑教授则从上层政治的维(wei)度,讨(tao)论密疏的非常制参与政治转型等,这(zhe)些学者的研究(jiu)回应了朱先生原有的设想。

接下来(lai),李伯重先生就商业革命、商业信息与社会转型的关(guan)系展开讨(tao)论。李伯重先生认为,讨(tao)论社会转型问题需要参考一些成功的例子,从西欧的发展史看,商业革命这(zhe)个深刻的变化,是(shi)工业革命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革命对(dui)社会转型有什么作用(yong)呢?美国国父富兰克(ke)林曾说,“以为我们仅仅是(shi)为了我们本身,或我们各自的国家而生存,那是(shi)愚蠢的妄想。全智的造物主(zhu)已经命定在他的全部创(chuang)造中,都贯穿着互相依(yi)赖的关(guan)系”。人与人的相互依(yi)赖要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其中最为深刻的手段是(shi)市(shi)场,市(shi)场形成的依(yi)赖是(shi)使社会发生紧密联系最重要的途径。

商业革命主(zhu)要通过商人的求利(li)之心实现,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zhe)一点。在《史记·货殖列(lie)传》中,司马迁引用(yong)汉代早期的民间谚语,“天下熙熙,皆为利(li)来(lai);天下攘攘,皆为利(li)往”;唐朝元稹的《估客乐》也说“估客无(wu)往著,有利(li)身则行……求珠驾沧海,采珠上荆(jing)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bu)火浣,蜀(shu)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童眉眼明”。可见商人为了利(li)益,可以冒着一切风险,走(zou)遍世界(jie),这(zhe)是(shi)其他行当做不到的。

商人走(zou)遍全世界(jie)最重要的依(yi)凭是(shi)商业信息。商业信息包括价格、时(shi)间、数量(liang)、需求总量(liang)等交易的信息,也包括物产、商品、获(huo)取方式等关(guan)于商品供求基本情况的信息。李伯重先生将明代以前的信息传播方式分为口头、书信、邮驿、邸报四种。首先是(shi)口头信息,古时(shi)叫葫芦(lu)语、锁子语、练语,宋朝叫市(shi)井隐语,又(you)叫江(jiang)湖行话。唐朝李义山(shan)曾说诸行市(shi)语“会不得”“难理会”,这(zhe)是(shi)民间为了不使商业情报外泄而发展出来(lai)的商业情报表述方式。口头信息交流的场所(suo)往往是(shi)茶馆(茶坊)。宋朝的茶馆中,有很多商人在此进行信息交换,如《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条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bo)易买卖衣服图画(hua)花环领(ling)抹之类,至晓即散, 谓之‘鬼市(shi)子’”。

其二是(shi)书信。在古代,书信可以通过专人递送,但成本很高,《红楼梦》第120回说“贾政仍旧写家书,便(bian)把这(zhe)事写上,劝谕合家不必想念了。写完封好,即着家人回去(qu)”,可见到了清代,书信仍会通过专人递送,这(zhe)是(shi)顶级的富贵人家才能采用(yong)的方式,一般的商人无(wu)法负担。普(pu)通人递送书信,主(zhu)要通过路过的商客、僧人等代送,唐李朝威小说《柳毅传》、元尚仲贤杂剧《柳毅传书》中讲到的“柳毅传书”的故(gu)事便(bian)是(shi)如此。

不过,托路人送信可靠性不高,更为正式的信件(jian)会通过政府邮驿系统寄送。中国的邮驿系统早在春秋(qiu)战国时(shi)已经出现,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统一名称为“驿”。到了唐代,全国设驿1639所(suo),遇有紧急公文,通信使者朝夕可行三百(bai)余里。宋朝的邮驿系统从民夫充任驿卒改为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bai)里,银牌四百(bai)里,铜牌三百(bai)里。元代疆域扩大,仅在国内就有驿站1496处,并将邮驿改称为驿站。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写道“一骑红尘(chen)妃子笑,无(wu)人知是(shi)荔枝(zhi)来(lai)”,杨贵妃喜欢(huan)吃的荔枝(zhi)要从南方运来(lai),严(yan)耕望推考了荔枝(zhi)由(you)涪州到长安(an)驿传的具(ju)体路线,将之命名为“天宝荔枝(zhi)道”。自四川到长安(an)路途遥远(yuan),还要经过难行的水道,但仍能在送达时(shi)保持(chi)荔枝(zhi)的新鲜,可见唐朝时(shi)期邮驿系统之高效。虽然邮驿系统由(you)政府经营并为政府服务,但是(shi)官(guan)员的私人信件(jian)也可以通过官(guan)驿传递,在一些情况下,与官(guan)府或官(guan)员有关(guan)系的商人也能通过这(zhe)个系统传送商业信件(jian)。

比(bi)起需要使用(yong)马匹的邮驿系统,步行传递信息的方式更为简(jian)易。《旧五代史·僭伪列(lie)传一·杨行密传》记载唐末庐州人杨行密可以“日行三百(bai)里”,这(zhe)虽然有夸张(zhang)成分,但步行确实是(shi)唐人使用(yong)的传信手段之一。北宋民间出现了急行传递书信的人,称作“急脚”“急足”或“急脚子”,《水浒传》中就记载了“急足”:“原来(lai)这(zhe)戴院(yuan)长有一等惊人的道术,但出路时(shi),赍(ji)书飞报紧急军情事,把两个甲(jia)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lai),一日能行五百(bai)里。把四个甲(jia)马拴在腿上,便(bian)一日能行八百(bai)里。因此人都称做神行太保戴宗。”除此之外,信鸽也可以传递信息。据(ju)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初(chu)诗人张(zhang)九龄(ling)就曾豢养(yang)信鸽传信。

公开发表的邸报也是(shi)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邸报又(you)名邸抄(邸钞)、朝报、条报、杂报,作为政府公报,邸报的发布(bu)受朝廷的严(yan)密控(kong)制,其中有许多不得公开的消息。但对(dui)于商人而言(yan),售卖邸报已经成为一种商机,故(gu)泄露邸报的行为屡禁(jin)不止,《西湖老(lao)人繁胜录》所(suo)载南京临安(an)的“诸行市(shi)” 中,就有“卖朝报”一行。为此,宋朝政府进行改革,在删(shan)去(qu)禁(jin)止内容后,由(you)商人发布(bu)邸报的“定本”。但这(zhe)样一来(lai),“定本”邸报的内容多受限禁(jin),审查制度又(you)造成出版时(shi)间上的稽延,使得邸报不能满足人们对(dui)新闻的需求。自北宋后期开始,就有人假冒“朝报”的形式,私自发行报纸。到了南宋,私营的“小报”十分流行。尽管(guan)政府三令五申,措施严(yan)厉(li),却始终未(wei)能将小报禁(jin)绝。

到了明清时(shi)期,商业信息供求关(guan)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随着市(shi)场的逐步扩张(zhang),明清商业规模与商业运作方式比(bi)宋朝有很大的进步,对(dui)各地商品和商业信息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传媒业和作为传媒物质手段的印刷业皆有所(suo)发展,扩大了商业信息的供给。

明清时(shi)期,官(guan)营通讯(xun)系统与官(guan)营邸报信息的传播手段皆有扩展。明代海上交通日渐发达,在沿袭旧有邮驿系统之余,还开辟了海上邮驿。在此基础上,清朝的控(kong)制范围和实际控(kong)制深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清初(chu)有官(guan)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zhu)管(guan)。明清时(shi)期的邸报也与前代不同(tong)。明代改宋代的进奏院(yuan)为通政司,由(you)朝廷直接向全国各级官(guan)吏统一发布(bu),取消了中间环节,送报由(you)驿站负责,每五日集中起来(lai)送一次,下至县(xian)官(guan)一级都能看到,地方得以及时(shi)知晓朝廷大事。

邸报登载的内容包括全国的重要人事任免(mian)命令、豁免(mian)灾(zai)区赋税的命令、皇帝的恩赐(ci)、皇帝的重要行动、对(dui)特殊(shu)功勋(xun)的奖赏(shang)、外番使节的觐见、各处的进贡礼物等,以及老(lao)年人瑞、违法失(shi)职的官(guan)吏处分,乃至奸淫案件(jian)等全国的特殊(shu)事故(gu)。在战争时(shi)期,军事上的胜利(li)、叛乱的镇压也登在邸抄上。《红楼梦》第99回写贾政在江(jiang)西粮道衙门,见到“桌上堆着许多邸报”,其中就有薛蟠行凶杀人的案情报道,下面还注(zhu)着“此稿未(wei)完”,因为怕(pa)“牵连着自己,好不放(fang)心,即将下一本开看,偏又(you)不是(shi),只好翻(fan)来(lai)覆去(qu),将报看完,终没有接这(zhe)一本的”。借(jie)助(zhu)邸报,各地官(guan)员能够掌握全国发生的重要事件(jian),而对(dui)于商人来(lai)说,邸报登载的灾(zai)荒、兵乱、官(guan)员任免(mian)等重大事件(jian)皆蕴藏商机。

邸报

此外,明清时(shi)期,商业信息还有不少(shao)新的来(lai)源。中国的国家物价报告制度在明清时(shi)期达到了非常完备的程(cheng)度,清朝政府还颁布(bu)了很多具(ju)有工作手册性质的“则例”,其中也有关(guan)于商业的信息,如乾隆《物料价值则例》是(shi)中国历史上最大、最系统的全国物料价格和收入数据(ju)库,清代的商人们都可以看到。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价格谱”等记载各地物价的资料,商人可以据(ju)此接触到丰富的商业信息。

价格谱

李伯重先生将明清商业传播方式的发展和创(chuang)新归纳为商帮内部信息交流、会馆与公所(suo)、民营报纸和民营邮政机构四点。商帮内部的信息交流方式主(zhu)要有二,一则如晋(jin)商的大型商号,实行联号制,总号设在山(shan)西原籍,并在外地重要城市(shi)广设分号,分号与总号之间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其二如徽商,主(zhu)要通过宗族纽带来(lai)收集商业情报。会馆也是(shi)商业信息交换与联络商人的重要场所(suo)。明清时(shi)期会馆增加十分迅速。到了清代中期,已遍及全国主(zhu)要城市(shi)甚至若干市(shi)镇。众多的独立经营的中小商人多借(jie)助(zhu)会馆进行商业信息交流。此外还有公所(suo),公所(suo)与会馆原可通用(yong)。会馆主(zhu)要是(shi)以地区命名,公所(suo)则绝大多数是(shi)以行业命名,或以含行业的字义命名,较之会馆具(ju)有更强的行业性。

不过,最大的商业信息传播渠道还是(shi)报纸。宋代“小报”和明清“京报”都是(shi)非官(guan)方的民办的报纸,但宋代“小报”是(shi)民间私自印发的,没有专门从业人员,而明清时(shi)期的民间报纸已有专业的采编人员。“京报”是(shi)在京民间报纸的统称,“京报”报房出现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是(shi)我国古代最早的专业新闻机构。报房的大量(liang)出现,使“京报”的印刷发行量(liang)大大增加。加之明清时(shi)期活字印刷术开始用(yong)于报纸印刷,使得信息传播更为便(bian)捷,报刊(kan)的印刷量(liang)也大幅增加。京报的总发行数字在手抄报纸的“白(bai)本报房”时(shi)期只有数百(bai)本,实行刻印以后销(xiao)数激增,最多的时(shi)候(hou)估计在一万份左右。此外,报纸大量(liang)刻印后,价格大大下降,到了清朝末年,民办报房京报的订户已经不限于诗礼簪缨之家。

此外,外省人士也可订购京报,通过送报人拿取报纸。送报人为了维(wei)持(chi)生活和长途跋涉的各项开销(xiao),除送报外,一般还兼营代捎(shao)书信、代寄包裹、代购物件(jian)、代送银两等副业,由(you)此,明清时(shi)期私人送信的方式也进一步发展。上述在向外省发行报纸的同(tong)时(shi)捎(shao)带民间信件(jian)的形式,是(shi)北京地区民信局的雏形。除了报房外,北京还有一些票号、钱庄捎(shao)带信件(jian),会馆、商行也可代收发信。如《尊行日记》记载“李宪荣士台,住福建建宁县(xian)北乡巧洋。如有信可寄至杭州生[漆行],有建宁卖漆客,即可寄信;或往苏州到邵武会馆可寄信至[建]宁。李系壬(ren)申举人”。各个城市(shi)还有职业送信人,另有湖北麻城人经营的“麻乡约”商行专门替人传递信息。

专门为民间传递信件(jian)的民营邮政机构“民信局”大概从明朝中期开始出现,自东南沿海经济比(bi)较发达的地区逐渐延伸到内地,到19世纪逐渐成熟。例如北京的民信局有各自的业务活动区域,其中全盛泰专寄江(jiang)浙、两湖、四川、云贵等地信件(jian),三义成递送天津、保定等周边(bian)地区信件(jian),三盛信局则向东北投送邮件(jian)。一些民信局除了在北京设立总局,还在其他城市(shi)设置分号,各分号下面还可以有代理店,使民信局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外,随着东南沿海侨(qiao)居海外人口的日益增多,出现了专门办理华侨(qiao)同(tong)国内亲属通信与汇兑(dui)的侨(qiao)批局。

清代民信局红条封

明清时(shi)期,民间信息的传递效率比(bi)政府高很多,据(ju)姚廷遴《历年记》,明清易代之际,他是(shi)通过友人带来(lai)的“小报”得知北京的消息。到了清朝,民间系统传播信息更快,信件(jian)传递的速度关(guan)系着寄信的费用(yong)。一则道光廿(nian)四年5月26日北京与苏州票号之间的急信“委托天成局专送,限6月10日午时(shi)到,脚价纹银26两,早1天加2两,过午时(shi)罚2两,若逾至11日则罚4两”,北京与苏州相距1379公里,急信在半个月内即可送达,相应的费用(yong)也较高。

李伯重先生还借(jie)助(zhu)彭(peng)凯翔教授对(dui)清代粮食(shi)市(shi)场的研究(jiu)说明了当时(shi)信息的传播效率。清代最大规模的贸易是(shi)粮食(shi)贸易,商人需在最短时(shi)间内将粮食(shi)从产地运往销(xiao)售地,以争取更大的利(li)润空间。苏州与安(an)庆相距1300里,安(an)庆与武昌相距864里,但根据(ju)彭(peng)教授的研究(jiu),三地在18世纪中后期的粮价波动趋(qu)势趋(qu)同(tong),这(zhe)便(bian)是(shi)商人掌握商业信息后、迅速向各地运输粮食(shi)使然。

彭(peng)凯翔教授统计三地粮价

总而言(yan)之,明清时(shi)期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zhe)既是(shi)全国市(shi)场发展的结果(guo),也是(shi)全国市(shi)场发展的原因,李伯重先生将其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

李伯重先生进一步指出, “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是(shi)造成明朝后期社会变化的重要原因。商业信息传播可以带来(lai)全国性的大集会,如崇祯年间至明末,复社举办了多次中国历史上少(shao)有的大规模集会。如崇祯六年的虎丘大会,据(ju)《复社纪略》,“先期传单四出,至日,山(shan)左、江(jiang)右、晋(jin)、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余人。大雄(xiong)宝殿不能容……观者甚众无(wu)不诧叹(tan),以为三百(bai)年来(lai),从未(wei)有此也”。到崇祯十四年张(zhang)溥(bu)去(qu)世时(shi),集会规模更大,杜登春《社事始末》称“海内会葬者万人”,集会的信息能传播得如此之广,依(yi)托的正是(shi)商人群体的全国性活动。此外,复社成员交游地域广泛,《社事始末》称复社成员“壮(zhuang)游千里不赍(ji)粮”,可见广泛的交游活动背后是(shi)旅店、交通等商业设施的完善(shan)。

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对(dui)社会转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yong)?费尔普(pu)斯(Edmund Phelps)在《大繁荣》(Mass Flourishing)中提出:“一个人如果(guo)经常去(qu)了解他所(suo)在的社会或今天的全球经济中产生的新思想,他产生新创(chuang)意的能力也会大幅提高。”霍伊勒(Fred Hoyle)也曾指出:“当你生活在一个社团中时(shi),社团的风俗习惯会严(yan)格地制约你,使你很难有破坏性的想法。只有外部的旁观者才能灌输危险的思想。”商业信息的传播,使得全国精英阶层得以经常交流、思想碰撞,从而产生了明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少(shao)有的思想繁荣时(shi)期。

朱维(wei)铮先生著有《利(li)玛窦(dou)与李卓吾》一文,指出李贽通过利(li)玛窦(dou)了解到很多中国以外世界(jie)的想法。李贽对(dui)利(li)玛窦(dou)评价很高:“承问及利(li)西泰。西泰,大西洋人也,到中国十万余里……是(shi)一极标致人,内甚玲(ling)珑,外甚朴(pu)实。吾所(suo)见未(wei)有其比(bi)。”李珺平进一步考证(zheng)了李贽与利(li)玛窦(dou)的交流,称利(li)玛窦(dou)带来(lai)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是(shi)上帝子民”等观点对(dui)李贽改订《易因》影响极大。思想的交流在很大程(cheng)度上也要依(yi)托商业信息的传播。经济发展、商业信息流通的加速,带来(lai)了思想交流,推动了社会转型。

既然如此,中国为什么没有从晚明开始“走(zou)出中世纪”?李伯重先生指出,社会转型不仅仅通过经济因素(su)来(lai)实现。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提出“社会转型三大因素(su)”,即文化因素(su)、经济因素(su)、政治因素(su)。中国的“走(zou)出中世纪”在清代趋(qu)于停滞(zhi),很大程(cheng)度上是(shi)政治对(dui)人的压制的结果(guo)。

在评议环节,主(zhu)持(chi)人高晞(xi)教授发言(yan)称,李伯重先生的演讲清晰易懂,引人入胜,对(dui)之触动最大的是(shi)讲座(zuo)末尾对(dui)“社会交往促进思想的诞生”的讨(tao)论。评议人王振忠(zhong)教授总结道,李伯重先生是(shi)学术大家,视野开阔,不仅对(dui)明清时(shi)期的经济、社会有多方面探(tan)讨(tao),对(dui)于唐宋时(shi)代的历史问题也做过精深的研究(jiu),并关(guan)注(zhu)同(tong)时(shi)代西方历史的发展,将中国和欧洲历史传播加以比(bi)较,能够上下千百(bai)年,结合政治、文化、经济史探(tan)讨(tao),令人佩服。其所(suo)讲述的商业传播方式在明清时(shi)期的重大变化的确具(ju)有创(chuang)新意义。王振忠(zhong)教授曾研究(jiu)过一位清代前期的盐商,此人在家书中提到要将十几本《京报》寄给家人,近代以后,也有很多在上海的徽州盐商将读过的《申报》《新闻报》寄回家中,这(zhe)都涉及商业信息的传播。王振忠(zhong)教授提出了“明清时(shi)期社会转型的主(zhu)要标志(zhi)有哪些?”“其中与商业信息传播关(guan)系最为密切的是(shi)哪个?”两个问题,请李伯重先生指教。

李伯重先生回应称,晚明是(shi)社会转型的开端,商业信息传播起到最重要的作用(yong)是(shi)推动全国市(shi)场的形成,使得横(heng)跨三十多个经纬(wei)度的资源可以整体调度。从明朝开始,中国的白(bai)银和铜半数来(lai)自西南地区,到了清朝,人口不断增加,资源需求不断扩大,其中最重要的资源如木材、金石等,在中国东部非常缺乏,如果(guo)没有这(zhe)样的经济网络,清朝很难解决明朝后期遇到的困境。西南部的资源送到东部后,推动了东部经济的发展,东部又(you)通过进行对(dui)外贸易,流入了大量(liang)白(bai)银,使得国内有了可靠的货币流通,成为清代“长十八世纪”经济繁荣的基础。

最新新闻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