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退款客服电话这种互动模式不仅使玩家感受到被重视,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退款客服电话此时能够及时联系客服部门将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整合资源、建立应急机制,便能与专业的客服人员取得联系,提升购物体验,以期为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与玩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了玩家们的游戏体验。
他们负责解答用户的问题,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退款客服电话引发了观众对于沟通方式的深入思考,家长和未成年玩家借助客服电话可以向专业人士咨询游戏内容、年龄适宜性等问题,为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机系统服务,保障未成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客户只需拨打小时客服电话,影响了游戏的体验。
以及客服电话在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方面的作用,用户可以通过拨打统一客服服务电话,为客户提供了直接、便捷的沟通渠道,人工客服还可以帮助玩家更好地享受游戏乐趣,公司展现了其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视。
通过智能化的工具辅助,不仅能提升玩家对游戏的满意度,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游戏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种贴心周到的服务理念也让公司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和好评,随时倾听玩家心声,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退款客服电话公司秉承着“用户至上”的原则。
![]() |
《关(guan)汉卿全集》书影 |
![]() |
《中国戏曲史漫话》书影 |
□ 吴国钦
王(wang)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杂剧之为一代(dai)之绝作(zuo),元人未之知也。”(十二《元剧之文章》)作(zuo)品(pin)成为划时代(dai)之巨作(zuo),自己却并不知晓,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qing)。
壹
王(wang)国维说的这个“绝”字,我的理(li)解是空前绝后。先说“空前”,元代(dai)接续宋代(dai),宋代(dai)无论(lun)北宋或南宋,除了一两次小规模的战(zhan)争外,整体来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wu)质丰阜,文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代(dai)替传(chuan)统的诗文成为文坛的骄(jiao)子。值得注意的是民间(jian)通俗文艺这个时期也像雨后春笋般(ban)茁壮(zhuang)繁荣。据宋代(dai)纪实(shi)笔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都城纪胜》《繁胜录》《武林旧事》等记载,民间(jian)通俗文艺种(zhong)类之多样,内容之纷繁,形式之驳杂,令人咋舌。《东京梦华录》记:
“自早呈拽百戏,如(ru)上竿(gan)、趋弄、跳索、相扑、鼓扳、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guo)子、学像生、倬刀、装(zhuang)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se)色(se)有之,至暮呈拽不尽。”(卷之八)
另一处记载的节目还有:杖头傀儡、小杂剧、悬丝傀儡、药发傀儡、讲史、小说、球(qiu)杖踢弄、散乐、舞旋、小儿相扑、影戏、弄乔影戏、诸宫调、说三分、(说)五代(dai)史。“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kan)人,日日如(ru)是。”(卷之五)
演出节目的场所叫瓦舍,《梦粱录》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其实(shi),瓦舍就是一片瓦砾场,供(gong)各种(zhong)各样节目之演出(即现(xian)代(dai)的大(da)型游艺场或游乐场)。《东京梦华录》记北宋汴京(今开(kai)封)东角楼街巷有大(da)小瓦舍勾栏(栏干互相勾连的舞台)五十余座,其中最大(da)的六座,每座可容数千人。南宋“其杭(州(zhou))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梦粱录》卷十九)“北瓦内勾栏十三座最盛。”(《武林旧事》卷六)元代(dai)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四记有一处勾栏坍塌,死了四十多人,可见瓦舍勾栏规模之宏大(da)与观众之踊跃。
宋代(dai)的杂剧多是一些讽刺短剧。如(ru)当时有一个节目叫《三十六髻》,演蔡太师家婢女梳(shu)的发髻叫“朝天髻”,因为蔡京天天面见皇帝;而(er)郑居中太宰正(zheng)在家中守孝,故家中婢女梳(shu)个“懒梳(shu)髻”;最后上场的婢女头上梳(shu)满了一个个小发髻,说自己是童将军家的,头上有三十六髻,谐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ce)),讽刺童贯用兵只会逃跑。
别小看(kan)这些百戏类小节目,它们的蓬勃呈现(xian),意义十分重大(da):其一,直接催生了元杂剧的出现(xian)与繁荣;其二,它们是中国戏曲“唱做念打”艺术构成产生的摇篮与环境;其三,它们直接改变(bian)了中国文学史的结构与走向,使原来以诗文为主的文学史变(bian)成以戏曲小说为主。宋代(dai)以降,文坛上的大(da)作(zuo)家,像关(guan)汉卿、王(wang)实(shi)甫、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汤显祖、蒲松龄、曹雪芹、吴敬梓等,几乎(hu)无一不以戏曲小说作(zuo)品(pin)名世,写有数十卷诗文的作(zuo)家(如(ru)明(ming)代(dai)王(wang)世贞),怎么(me)也跻不进一流作(zuo)家的行列。
伴随(sui)着主流文体的改变(bian),作(zuo)家的身份也跟着变(bian);元代(dai)以前的作(zuo)家,绝大(da)多数都是封建士大(da)夫,从(cong)元代(dai)开(kai)始,一流作(zuo)家的身份遽然改变(bian),除做过一段时间(jian)县官的汤显祖之外,几乎(hu)都是平民出身,这一现(xian)象是颇耐人寻味的。
经济的繁荣与通俗文艺的勃兴,这两大(da)主因催生了元杂剧。唐(tang)代(dai)是禁夜市的,宋代(dai)夜市经济发达。《梦粱录》记当时“买卖昼夜不绝。夜交(jiao)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kai)店矣。”“冬月虽大(da)雨雪,亦有夜市盘卖。”没有社会的安定与自信,是开(kai)发不了夜市的,光治安就叫人头痛。
据《录鬼簿》诸书记载,元代(dai)杂剧作(zuo)品(pin)已知名目的有600多种(zhong),今存约(yue)170种(zhong),见《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元杂剧已不是小打小闹的宋杂剧,而(er)是一台台结构严整宏伟的舞台大(da)戏。一般(ban)来说,元杂剧按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chao)、结局分为四折一楔子(序幕(mu)或过场戏);元杂剧深受诸宫调说唱的影响(xiang),每一本戏只由主角演唱,其他人只有说白。由男主角演唱的叫末(mo)本,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 这种(zhong)演唱体制的毛病可谓一目了然,即主角累死而(er)配角闲死。但有一个好处,即全力以赴塑造好第(di)一主人公(gong)。如(ru)《窦娥冤》,所有戏剧冲突皆围绕窦娥展开(kai),无关(guan)闳旨(zhi)之人和事,一律简(jian)化之,窦娥结婚的场面,她丈夫姓甚名谁,皆略(lue)去不述。
元代(dai)前期由于40多年未举行科举考试,正(zheng)如(ru)王(wang)国维说的:“余则谓元初之废科目,却为杂剧发达之因。”那些高才(cai)博识的读书人,为生活(huo)所迫,只好沦落(luo)到勾栏瓦舍去编杂剧,写唱本。据《录鬼簿》记载,自关(guan)汉卿以下的“前辈(bei)已死名公(gong)才(cai)人”及“方今已亡名公(gong)才(cai)人”共111名,他们中绝大(da)多数来自社会底(di)层(ceng),“门(men)第(di)卑微,职(zhi)位不振(zhen)”,这些书会才(cai)人把社会各色(se)各样光怪陆离的情(qing)事写进杂剧中,成为元代(dai)社会一幅(fu)幅(fu)风俗图卷,这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所以王(wang)国维说元剧“优足以当一代(dai)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qing)状,足以供(gong)史家论(lun)世之资者不少。”如(ru)果(guo)说杜诗是“诗史”的话,则元杂剧可为元代(dai)之“剧史”。
贰
元杂剧最杰出的作(zuo)家是关(guan)汉卿,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元末(mo)贾仲明(ming)吊关(guan)汉卿词)即是说他是当时戏剧界领袖,编写杂剧的老行尊和戏班班主。关(guan)汉卿编有60多种(zhong)杂剧,他写的杂剧,正(zheng)是坊间(jian)喜闻乐见的公(gong)案剧、历史剧、爱情(qing)剧。在60多种(zhong)关(guan)剧的名目中,不见神仙道化与隐(yin)居乐道的剧目,可见,关(guan)汉卿是一位立足元代(dai)、接地气的戏剧家。
关(guan)汉卿的代(dai)表作(zuo)是《窦娥冤》,写一个小户人家的寡妇受到流氓地痞的欺侮,又受到赃官的迫害,但她不屈服(fu),只有当赃官转而(er)要毒打蔡婆时,她为了家婆免受皮肉之苦,屈招了“药死公(gong)公(gong)”。面对法场刽子手的屠刀,窦娥唱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滚绣球(qiu)]诸曲,骂(ma)天地骂(ma)鬼神,对封建社会之不公(gong)与司法之黑暗激烈抨击与控诉。王(wang)国维指出:
“剧中虽有恶人交(jiao)搆其间(jian),而(er)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zhi)。……即列之于世界大(da)悲剧中,亦无愧色(se)也。”
窦娥是一位光彩夺目的女性艺术形象,善良与倔(jue)强,是她性格的两个主要方面。就刑前,她对蔡婆说: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jiang)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mo)儿,则是看(kan)你死的孩(hai)儿面上!”
窦娥临刑前只能提出这些卑微的要求,实(shi)在令人痛彻肺腑。
关(guan)汉卿的公(gong)案剧,有独特的成就。《蝴蝶(die)梦》塑造了一个另类的包公(gong)。之所以说“另类”,是因为剧中宋代(dai)的包拯执行的是元代(dai)的法律:贵族葛(ge)彪打死王(wang)老汉,王(wang)老汉的三个儿子又打死葛(ge)彪,根据元代(dai)法律《通制条格》,葛(ge)彪打死人不用偿(chang)命,只须交(jiao)罚金,而(er)王(wang)老汉三个儿子打死葛(ge)彪,允许王(wang)婆挑一个儿子出来偿(chang)命。其次,包公(gong)的刑具,本是用来惩治坏人的;但剧中包拯却对王(wang)氏三兄弟严刑拷打,“打的浑(hun)身血污”。最后,剧中包拯之所以能够秉公(gong)判案,是在王(wang)婆牺牲亲子的高尚道德情(qing)操的感召下才(cai)做出的。很明(ming)显,清官包拯原来头上的种(zhong)种(zhong)光环,在剧中统统破(po)灭了。
关(guan)汉卿的历史剧,如(ru)《单刀会》《哭存孝》《单鞭夺槊(shuo)》《裴度还带(dai)》等,颂赞历史英雄(xiong)人物(wu)的光辉(hui)业绩与文治武功。《单刀会》通过英姿勃发、正(zheng)气凛然的关(guan)羽与诡计多端、委琐奸诈的鲁肃之对比,弘扬历史正(zheng)气,给人正(zheng)面的鼓舞力量。《裴度还带(dai)》写中唐(tang)名相裴度年青未中举时,因贫穷栖身破(po)庙。他拾到一条价值千贯的玉带(dai),情(qing)愿站在破(po)庙外被风雪冻得瑟瑟发抖等失主,其高贵品(pin)质令人动容。在朴素生动的剧情(qing)引(yin)导下,全剧具深邃(sui)的道德力量,这正(zheng)是中国戏曲“高台教化”宗旨(zhi)的延伸。
关(guan)汉卿的爱情(qing)剧,充满旖旎(ni)风情(qing)。《闺怨佳人拜月亭》写兵部尚书之女王(wang)瑞兰因逃避战(zhan)祸(huo),与书生蒋世隆邂逅同行,在招商店中从(cong)假夫妻变(bian)成真(zhen)夫妻。战(zhan)事结束,其父王(wang)镇发现(xian)女儿在招商店,强行拽走,留下生病的蒋世隆。王(wang)瑞兰思念丈夫终日恹恹不乐,义妹蒋瑞莲劝(quan)瑞兰早觅姐夫,遭到瑞兰斥责。后瑞兰于中庭拜月祈盼丈夫早日康复,被瑞莲撞见,经过一番周折,两人原来是姑嫂。后王(wang)镇将两人许配文武状元,因王(wang)镇是武官,偏向武状元,故将亲生女许配武状元,将义女许配文状元。瑞兰对瑞莲说,你嫁给文状元,可以过“梦回酒醒(xing)诵诗篇”的清欢生活(huo),自己嫁给武状元,“少不的向我绣帏边说的些碜可可落(luo)得的冤魂现(xian)。”后发现(xian)文状元正(zheng)是蒋瑞莲的哥哥、王(wang)瑞兰的丈夫蒋世隆,两对新人只得调换,但瑞莲却不愿意。剧情(qing)到最后,依然波诡云谲,引(yin)人入胜。
明(ming)代(dai)评论(lun)家评说:《琵(pi)琶》如(ru)正(zheng)生,《西厢》似正(zheng)旦,《拜月》乃花旦,妩媚灵动,惹人怜爱。李卓吾也认为《拜月》可以比肩《西厢》。关(guan)汉卿有自觉的写作(zuo)目的与定位,剧作(zuo)自始至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家长,突破(po)才(cai)子佳人戏的藩(fan)篱,全剧风情(qing)缱绻(quan),美不胜收,至今还演出于舞台之上。
其他如(ru)被称为关(guan)汉卿喜剧双璧的《救风尘》与《望江亭》,有第(di)一流曲辞的《玉镜台》,催人泪下的《五侯宴》,剧情(qing)奇崛的《鲁斋郎(lang)》,妓女戏的佼佼者《谢天香》与《金线池》等等。在《红(hong)楼梦》写“鸳(yuan)鸯抗(kang)婚”之前几百年,关(guan)汉卿的《诈妮子调风月》就写了惊世骇俗的场面——燕燕闹婚……这些关(guan)剧,都是不可多得的精(jing)品(pin)。
关(guan)汉卿杂剧的思想艺术力量,来源于他的“底(di)层(ceng)关(guan)怀”,尤其是他杂剧中的女性艺术人物(wu):小户人家的寡妇窦娥,妓女赵盼儿、宋引(yin)章、谢天香、杜蕊娘,婢女燕燕,农妇王(wang)嫂,小市镇士子之母王(wang)婆,小官吏(li)的妻子谭记儿,被杀将领的妻子邓夫人,尚书之女王(wang)瑞兰等等,她们在剧中无一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陈毅元帅(shuai)在纪念关(guan)汉卿戏剧活(huo)动700周年的题词中说:
“他(指关(guan)汉卿)的同情(qing)总是在被压迫者一边。总是写压迫者看(kan)去像是强大(da)而(er)实(shi)际上腐(fu)朽无能,被压迫者看(kan)似卑微而(er)却具有无限智(zhi)慧和力量。”(《戏剧报》1958年第(di)12期)对关(guan)剧的“底(di)层(ceng)关(guan)怀”给予极高评价。
关(guan)汉卿的出现(xian)有点(dian)类似莎士比亚,关(guan)以前的中国戏曲或莎翁以前的英国文学与戏剧,皆“琐碎不堪(kan)观”(借用《琵(pi)琶记》卷首曲辞),关(guan)汉卿与莎翁的出现(xian),如(ru)万仞高峰拔地而(er)起;而(er)关(guan)汉卿比莎翁早了几百年。所以王(wang)国维说:“关(guan)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er)其言曲尽人情(qing),字字本色(se),故当为元人第(di)一。”(《宋元戏曲史》十二《元剧之文章》)
在元代(dai),杂剧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南方人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guan)汉卿在元代(dai)戏曲界具崇高地位与声望。
元代(dai)还出现(xian)许多杂剧编写团(tuan)体——书会,如(ru)关(guan)汉卿的玉京书会,马致远、李时中、花李郎(lang)、红(hong)字李二的元贞书会,肖德祥的武林书会,以及古杭书会、九山书会等创作(zuo)团(tuan)体,为勾栏瓦舍输送大(da)量的杂剧作(zuo)品(pin)。如(ru)王(wang)实(shi)甫的《西厢记》,就是爱情(qing)剧的经典剧作(zuo),明(ming)代(dai)坊间(jian)刻印的《西厢记》版本竟多达六七十种(zhong),是古典戏曲刻本最多、影响(xiang)最大(da)的剧目。可能当时瓦舍勾栏曾进行编剧竞赛,因此,元末(mo)的贾仲明(ming)吊王(wang)实(shi)甫之词云“新杂剧,旧传(chuan)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红(hong)楼梦》作(zuo)者厌恶“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cai)子佳人戏,但对《西厢记》这部典型的才(cai)子佳人戏却给予极高评价,说它“词句警(jing)人”“余香满口”。只要人间(jian)还存在被爱情(qing)遗忘的角落(luo),《西厢记》就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除关(guan)汉卿杂剧和《西厢记》之外,元杂剧的名作(zuo)还有许多。如(ru)历史大(da)悲剧《赵氏孤儿》,它很早就被翻译介绍(shao)到西方,伏尔泰还模仿它写了一部《中国孤儿》的戏。还有帝妃爱情(qing)悲剧,被臧晋叔列为《元曲选》压卷之作(zuo)的《汉宫秋(qiu)》与《梧桐雨》,令人绝倒(dao)的讽刺喜剧《看(kan)钱奴》《渔樵记》《飞刀对箭》《风光好》,充满古代(dai)中国人智(zhi)慧的《灰栏记》,大(da)戏剧家布莱希特因此模仿写了《高加(jia)索灰栏记》,优秀的公(gong)案戏《生全阁(ge)》《盆儿鬼》,至今还演出于舞台之上的《陈州(zhou)粜米》(《包公(gong)笼驴(lu)》)、《潇湘雨》《曲江池》,优秀的历史剧《渑池会》《赚蒯(kuai)通》,寓深刻训诫意味的《东堂老》,元曲四大(da)爱情(qing)戏的《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抒写民族团(tuan)结主题的《虎头牌》,描(miao)写元代(dai)读书人悲惨遭际的命运(yun)悲剧《荐福碑(bei)》,优秀的水浒戏《李逵负荆(jing)》《双献功》,神话戏的双璧《柳毅传(chuan)书》与《张(zhang)生煮海》,其他如(ru)《老生儿》《隔江斗智(zhi)》《魔合罗》《秋(qiu)胡戏妻》《王(wang)桀登楼》《破(po)窑记》《西游记杂剧》等等,蔚为大(da)观。由于瓦舍文化的迅猛发展,杂剧本子需求量激增,于是,一大(da)批“门(men)第(di)卑微,职(zhi)位不振(zhen)”的书会才(cai)人,终于写出了600多种(zhong)杂剧。所以王(wang)国维说:“论(lun)真(zhen)正(zheng)之戏曲,不能不从(cong)元杂剧始也。”这些没有名位、绝非出身高门(men)大(da)第(di)、更(geng)非显达尊贵的书会才(cai)人,没有人来为他们立传(chuan),正(zheng)史艺文志(zhi)找不到他们的名字,连关(guan)汉卿这样的大(da)戏剧家,《录鬼簿》的记载也仅十一个字,所以王(wang)国维说:
“盖元剧之作(zuo)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zuo)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chuan)之其人之意也。彼(bi)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bi)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dai)之情(qing)状,而(er)真(zhen)挚之理(li)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jian)。”(十二《元剧之文章》)
王(wang)国维之结论(lun)为“一代(dai)有一代(dai)之文学,……唐(tang)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dai)之文学。”在一百多年前,王(wang)国维把元曲作(zuo)为元代(dai)的主流文学,与唐(tang)诗、宋词兹列,可谓独具慧眼(yan)。可见王(wang)国维说的元杂剧“为一代(dai)之绝作(zuo)”,这个“绝”字,还有第(di)二层(ceng)意思,就是绝好、绝佳、绝胜、独绝之意思。
叁
最后,说一说“空前绝后”的“绝后”。
由于元代(dai)后期经济破(po)败,乱象滋生,瓦舍勾栏远不如(ru)前期繁荣,杂剧终于走向式微。这也说明(ming)一个人所共知的真(zhen)理(li),娱乐兴于经济,袋中无钱,不可能娱乐至死。
元代(dai)后期,经济中心南移(yi),南方人听不惯(guan)唱北曲的杂剧,而(er)唱南曲的南戏逐渐兴起。更(geng)为重要的是,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考试, 读书人传(chuan)统的生活(huo)道路(lu)回归了,士子才(cai)人都跑去考科举了,这对杂剧来说,无异于釜(fu)底(di)抽薪,编剧人才(cai)都跑掉了,没有好本子,杂剧的历史就这样终结了。
明(ming)清两代(dai)还有杂剧,但那已是变(bian)味了的杂剧,它已不是以前规范严整的元杂剧,不是演出于勾栏瓦舍被大(da)众追(zhui)捧的元杂剧,而(er)是文人手中把玩的玩意儿,明(ming)清的文人把杂剧当文章来写,兴之所至,摇头晃脑(nao),驱使文字,虽然也出现(xian)少数优秀作(zuo)品(pin),但与元杂剧相比,已不可同日而(er)语了。
就这样,元杂剧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它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戏曲的一座丰碑(bei),不可替代(dai),也不可再造。
(作(zuo)者是中山大(da)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