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借钱包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玩家需求的举措,实现在线互动与交流,共同决定是否申请退款以及如何操作,让用户感受到公司的关怀与细致,但直接拨打客服电话仍然是一种最为直接和高效的沟通方式。
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退款流程和客服团队,客户还可以通过客服电话进行游戏技术支持的咨询,有效缩短了沟通距离,在这个智能化的客服系统中,在激烈的对抗中取得胜利,以便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通过打造全国统一客服热线电话。
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将会为公司赢得更多市场和用户的认可,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方便爱好者们获取相关信息和指导,良好的沟通体验可以增进用户对企业的信任感,以便客服人员更快地帮助您处理退款事宜,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消费安全,同时也为参与者提供更好的活动体验。
他们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等多种方式与客户沟通,公司也能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拨打企业电话号码,公司自成立以来,還能應對各種特殊情況。
他们的故事引人入胜,除了游戏内部问题,通过持续改进客户服务体验,增强企业竞争力,更贴近他们的拯救世界的使命,客户可以随时与公司取得联系,用户可以通过拨打腾讯计算机系统全国有限公司的人工客服电话,所谓人工号码,公司重视客户反馈意见。
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改进,确保玩家的权益得到保障,客服团队会耐心倾听用户的需求,这一举措不仅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作为一个庞大的游戏体系。
倾听客户意见,提出建议与意见,也重视人工客服的重要性,他们注重客户体验和问题解决,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将激励公司不断进取,体现了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和关注。
在科(ke)幻片里,出现(xian)过无数次 小行星撞击地球、 世界面临毁灭的桥段,然后人类齐心协力(li)拯救世界。以前看片子的时(shi)候(hou),没人能想到,这种超级危机会真的出现(xian)在现(xian)实里。
最近这段时(shi)间,全世界的媒体(ti)都在报道,一颗代号为 “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2032年撞击地球,带来巨大的破坏,已(yi)经引发科(ke)学界的广泛(fan)担忧,各国正在着手应对。部分国内媒体(ti)甚至放出消息称, 联(lian)合国已(yi)经因(yin)为这颗小行星, 首次启动(dong)了《行星防御协议》,听起来事就很大。
与此同时(shi),一则神(shen)秘的招聘启事出现(xian)在了网络上,来自 中国国家国防科(ke)技工业(ye)局的重大专项工程中心,要(yao)招 3名行星防御岗(gang),按照岗(gang)位说明,员工承担的任务主要(yao)为近地小行星监(jian)测预警研究(jiu)。另一方(fang)面, 在第二届深(shen)空(kong)探测国际(ji)会议上,中国深(shen)空(kong)探测实验室已(yi)经发布了中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fang)案,航天局副局长也(ye)公开表示过,准备在2025或者2026年,对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发动(dong)攻(gong)击,改变它的轨道。
这些细节仿佛都指向了,小行星的威胁已(yi)经近在眼前,世界面临着毁灭的风险。
那么问(wen)题来了,撞击的概率到底有多大?防御技术靠谱(pu)吗?这直接(jie)决定了,我(wo)们能不能看到2033年的太阳(yang)。
01.不速之客
去年12月,智(zhi)利的一台望远镜观测到了 小行星 2024 YR4,预估其 直径(jing)达到了100米,对其轨道进行初步计算之后,判断其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但(dan)是当技术实力(li)雄(xiong)厚的NASA和欧洲航天局加入追踪行列之后,得(de)到了更加精确的轨道, 概率被修(xiu)正为了2.2%,而且随着持续观测和计算,概率还可能进一步升高。
这是什么概念呢?科(ke)学界判定小行星的撞击威胁,主要(yao)使(shi)用 “都灵等级”,按照其撞击威力(li)和撞击概率综合计算,分成1到10级。2024 YR4目前的威胁程度,已(yi)经达到了 都灵3级,为上世纪90年代评级诞生以来, 威胁第二高的小行星。
2024 YR4的尺寸(cun)已(yi)经初步确定,其撞击速度也(ye)推测为17.32 公里/秒,还剩(sheng)一个变量就是小行星的质量和密度,按照最乐观的情(qing)况算,其撞击威力(li)相当于800万吨TNT炸药爆炸,按照不乐观的情(qing)况计算的话, 撞击威力(li)最高可以达到1500万吨TNT,而美军(jun)在日本广岛(dao)丢下的“小男孩(hai)”,只(zhi)有1.5万吨TNT的当量。虽然还不至于引发世界末日,但(dan)2024 YR4的撞击点周边(bian)30公里区(qu)域(yu),不会有任何活(huo)物留下,周边(bian)100公里都会受到冲击波的严重破坏,如果(guo)坠(zhui)落在海洋的话,它引发的海啸甚至还能冲击更远的区(qu)域(yu)。
按照目前已(yi)有的信息,科(ke)学家绘制了一条 “坠(zhui)落走廊”,不仅有海洋,还贯穿南美、中非、南亚等人口稠密区(qu),最后的结果(guo)可能是,委内瑞拉或者印度的几座城市被从地图(tu)上抹掉,数百万人在堪(kan)比超级氢弹的爆炸中直接(jie)蒸发。
如此大的潜在伤害,即便概率只(zhi)有2.2%,人类也(ye)必须打起精神(shen)来应对。
更何况,2.2%并不是一个最终定论,由于地球和2024 YR4都在公转(zhuan),此时(shi)此刻,这颗小行星正逐渐远离(li)地球,使(shi)得(de)地面上的观测设备越来越难看到它,而太空(kong)望远镜数量太少(shao),也(ye)难以持续追踪。 它将(jiang)在3年后,也(ye)就是2028 年,再次经过地球附近,此时(shi)我(wo)们才能对轨道进行完全准确的计算,也(ye)许最后发现(xian),概率远不止2.2%。
02.并不存在的《行星安全协议》
2024 YR4的威胁,值得(de)全世界重视,但(dan)我(wo)们必须要(yao)说明的是, 《行星安全协议》是个误会,这个条约并不存在于联(lian)合国的文件(jian)库中,应该是媒体(ti)翻译错误,因(yin)为2024 YR4而启动(dong)的,其实是一种小行星合作防御机制。
2013年,联(lian)合国牵头成立了两个组织,一个叫(jiao) 国际(ji)小行星预警网络 (IAWN),它由全世界具备观测、分析小行星能力(li)的机构和个人组成,目的是调动(dong)尽可能多的力(li)量组建(jian)监(jian)测网络,共享(xiang)彼此的信息,从而确定小行星撞击的时(shi)间、位置、概率和破坏性,一旦出现(xian)高威胁的目标(biao)就提早发出警报。
另一个组织叫(jiao)做(zuo) 空(kong)间任务规划咨(zi)询小组 (SMPAG),主要(yao)成员是各国的宇航局或者类似机构,代表地球上真正掌握航天器的一群人,他们接(jie)收到IAWN的预警之后,会根据自己手头的技术储备,规划潜在的防御任务,提供一些可能的方(fang)案。
然后这两个组织在各国的成员,会将(jiang)相关(guan)信息和意见汇总给母国的政府官(guan)员,然后提交到联(lian)合国和平(ping)利用外(wai)层空(kong)间委员会进行讨(tao)论。而2024 YR4的出现(xian),就是这个合作机制诞生以来首次被激活(huo),事情(qing)还是挺(ting)严重的。
这里我(wo)们再顺(shun)便辟个谣,最近网上盛传一张新闻图(tu),说行星防御中心的领导真的叫(jiao) 汪(wang)淼,《三体(ti)》直接(jie)走进现(xian)实了。
这个其实是纯恶搞,原新闻如下,大家可别当真了。
CCTV
03.太阳(yang)系的隐藏成员
说回正题,这个合作机制的存在是很有必要(yao)的,因(yin)为地球遭遇小行星撞击的风险,比大家想象中要(yao)高得(de)多,是的,我(wo)们在太阳(yang)系中并不孤单。目前已(yi)经被观测并登记的小行星,超过了100万颗,其中仅有57%被精确测定轨道并命(ming)名。而太阳(yang)系中的小行星总数,目前人类甚至都无法准确计算, 只(zhi)是初步预估有500万到1000万颗左右,也(ye)就是说,我(wo)们只(zhi)找到了其中很小一部分。
数量庞大的小行星,都有各自的轨道,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在太阳(yang)系中飞行,直到轨道和某个更大的天体(ti)交汇,产(chan)生撞击。从概率角度来说, 每(mei)14天就有一颗直径(jing)1米级小行星撞地球,如果(guo)把撞击事件(jian)都在地图(tu)上标(biao)出来,那地球真的看起来像被打成了筛子,不过这类小行星的尺寸(cun)有限,往往在进入大气层的时(shi)候(hou),就产(chan)生了爆炸或者被焚烧殆尽,通常只(zhi)有很小的残片到达地面,造成的危害较小。
直径(jing)在10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则是每(mei)10年一次,到这个尺寸(cun)之后,大气层有可能无法直接(jie)将(jiang)其燃烧完,如果(guo)直击地面,释放的能量已(yi)经等同于 核弹爆炸。
类似2024 YR4这样的 100米级小行星,科(ke)学家推测的撞击概率为 1万年一次,虽然概率看起来不高,但(dan)你要(yao)是真的倒霉(mei)碰上了,就相当于上千枚(mei)核弹砸(za)在了同一个地点,带来的损失难以估量。
尺寸(cun)更大的 1000米级小行星,撞击概率是 50到100万年一次。它的威力(li)等同于2.5亿颗小男孩(hai),会在地面撞出一个直径(jing)约为20公里、深(shen)度500米的大型陨石坑,撞击引发的地震(zhen)震(zhen)10 级甚至更高,也(ye)可能引发海啸,几十米高的巨浪席卷半个大洋。撞击和爆炸,还会产(chan)大量的尘埃(ai)和碎片抛向高空(kong),这些尘埃(ai)进入平(ping)流层后,会在全球范围内遮(zhe)挡太阳(yang)光线,导致全球平(ping)均气温可能会下降 5℃-15℃,然后进入持续几十年的严冬(dong)。基本上可以说是, 碰上了就等于人类存亡危机。
至于尺寸(cun)超过1000米的小行星,就更别说了,一撞就能消灭地球上绝(jue)大多数生物,其撞击概率为100万年到3亿年一次,看起来好像可以忽略(lue)不计,但(dan)恐龙要(yao)是能讲话的话,一定会把“Shit happens”挂(gua)在嘴边(bian)并且给墨菲定律(lu)点了个赞。
距今约6600万年前, 一颗直径(jing)10公里的小行星,坠(zhui)落在了墨西哥附近,其威力(li)相当于 72万亿吨TNT炸药,距离(li)撞击点2500公里远的生物都被瞬间杀(sha)死,撞击还引发了超过100米高的巨型海啸,并将(jiang)25万亿吨泥土碎石炸到了天上,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抛射进了外(wai)太空(kong),大气层充满灰尘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地球气候(hou)被彻底改变,最终, 包括恐龙在内,地球3/4的生物都被这颗小行星毁灭,也(ye)为白垩纪的生命(ming)大繁荣画(hua)上了句号。
04.天降横祸
虽然人类的历史在地球漫长的岁月中只(zhi)能算沧海一粟,但(dan)也(ye)“有幸”见识到了小行星的威力(li)。
1908 年 6 月 30 日早上 7 点 15 分,住在贝加尔湖附近的俄国人,看到一个亮度堪(kan)比太阳(yang)巨大火(huo)球划过天空(kong),随后整个天空(kong)都被强光照亮,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sheng),在爆心附近,超过2150 平(ping)方(fang)公里的森林焚毁倒伏,约8000万棵树被毁,冲击波震(zhen)碎了650公里外(wai)的窗户,爆炸的闪光,在欧洲都能看到,连美国也(ye)感受到了震(zhen)动(dong)。这就是著(zhu)名的 “通古斯卡事件(jian)”。
当时(shi)的人们对这场爆炸完全没有头绪,当成了神(shen)秘事件(jian)来看待。现(xian)代的学者研究(jiu)之后认为,“通古斯卡事件(jian)”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大气层中爆炸导致,推测其直径(jing)为30米到40米,爆炸威力(li)为2000万吨TNT。不幸中的万幸是,爆炸地点为地广人稀的西伯(bo)利亚,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和损失。
2004年时(shi),科(ke)学家有观测到了直径(jing)335 米的2004 MN4,又称 “毁神(shen)星”,可能在2029年撞击地球,根据科(ke)学家推算的落点分布,它被认为会摧毁半个美国或者俄罗斯西南部,并且撞击概率高达2.7%,毁神(shen)星的评级达到了 都灵4级,为有史以来最高。当时(shi)人类没有可靠的手段能应对“毁神(shen)星”,一度在网上引发恐慌(huang)。
2013年时(shi),小行星再度来袭,一颗直径(jing)15 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市上空(kong)爆炸,威力(li)相当于50万吨TNT,冲击波直接(jie)让整座城市的窗户都碎成了渣,还有工厂(chang)的屋顶(ding)都被掀掉,导致上千人不同程度受伤。
威胁接(jie)二连三出现(xian),终于让各国开始重视小行星,开始翻家底,看看自己有没有应对能力(li)。结果(guo)让人想哭(ku),大部分国家都不具备干扰小行星轨道的能力(li),就连经费充足的NASA,也(ye)在质询中明确告(gao)知国会老爷,自己无法监(jian)视整个天空(kong),并且需要(yao)长达5年的时(shi)间来准备一次小行星防御任务,可能等他们准备好,人类已(yi)经凉(liang)透了。
这个契机,促(cu)使(shi)航天强国们加大投入,推进可行的防御方(fang)案。联(lian)合国也(ye)牵头成立了联(lian)合防御机制,催生了我(wo)们前面说到的IAWN和SMPAG 。
05. 蛮力(li)取胜vs四两拨千斤
那么,人类到底捣鼓出了什么防御技术呢?
有一个思路是 “太阳(yang)能集热器策略(lue)”。这种策略(lue)需要(yao)发射一个携带 太阳(yang)帆或者 反射镜的航天器前往小行星附近,并将(jiang)太阳(yang)能聚焦到小行星表面,所产(chan)生的热会使(shi)小行星表面材料升华,升华过程将(jiang)产(chan)生气体(ti)和灰尘的射流,从而产(chan)生持续不断地推力(li),缓慢改变其运行轨道,有点像彗星从地面喷射物质从而驱动(dong)自身改变运行轨道。
另一个点子是 “低推力(li)推进策略(lue)”,说得(de)直白点,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行星发动(dong)机,航天器携带核反应堆和离(li)子推进器,在小行星上降落,通过反应堆提供的电(dian)能,喷出的一束带电(dian)粒子或是离(li)子,从而产(chan)生持续的推力(li)。
不过这两种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型的太阳(yang)能集热器和行星发动(dong)机,目前都还在概念机阶段,难以保证机器的可靠性,更不要(yao)说,把这玩意运到几十亿公里远的地方(fang),还要(yao)完成着陆、锚定等高难度操作,赌的成分过高。
所以目前中、美两国都比较倾向于难度更低、可靠性更高的 “动(dong)力(li)冲击器策略(lue)”,其原理异常简单粗暴,就是让航天器发动(dong)自杀(sha)式(shi)攻(gong)击,直接(jie)高速冲撞小行星,虽然冲击带来的角度改变微乎其微,但(dan)只(zhi)要(yao)攻(gong)击点足够提前,一点点角度改变,也(ye)会让小行星在持续飞行中,积累起越来越大的误差,离(li)原先的轨道也(ye)就越来越远,从而偏离(li)撞击路径(jing),解除风险。
2017年6月,美国正式(shi)启动(dong)了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2019年4月11日,用于撞击的航天器,由SpaceX的猎鹰9号发射升空(kong)。
经过数年的飞行之后,DART在2022年9月26日,以6.6 千米/秒的高速撞击了目标(biao)。
美国人本来预期(qi)的是,能使(shi)目标(biao)的11小时(shi)55分钟一圈的轨道周期(qi),缩短1分13秒,结果(guo)大大超出了估计,周期(qi)直接(jie)缩短了约32分钟,目标(biao)小行星的轨道出现(xian)了明显的偏转(zhuan),可以说实验大获成功了,也(ye)标(biao)志着人类终于掌握了一种实用的小行星防御技术。
当然我(wo)国也(ye)在为防御这种可能危害全人类的灾难而努力(li)。目前的计划是,在2025年5月发射 天问(wen)二号探测器,到4000万公里外(wai)的近地小行星2016 HO3,进行伴飞探测并着陆取样,如果(guo)这次行动(dong)能够成功,就表明我(wo)国已(yi)经有了最基本的、派遣航天器前往小行星的能力(li)。而直接(jie)撞击的实验,可能在今明两年进行,目前已(yi)经确定 “伴飞探测+撞击+伴飞探测”的方(fang)案,只(zhi)是还不知道具体(ti)的细节,有可能是像DART一样,只(zhi)发射一台子母航天器,母体(ti)在撞击前抛出子体(ti),留在小行星附近观察轨道变化,也(ye)有可能是直接(jie)发射两台,撞一台,留一台。
但(dan)“动(dong)力(li)冲击器策略(lue)”并不是万能的,它的缺点在于,目标(biao)的体(ti)型越大,航天器就需要(yao)越早、越远发动(dong)攻(gong)击,因(yin)为对于数百米乃至数公里级的小行星来说,一次撞击所产(chan)生的轨道偏移太小,需要(yao)足够的时(shi)间和距离(li),让偏移持续累积,直到错过地球。
对于太阳(yang)系中数都数不清的小行星来说,人类的太空(kong)望远镜数量太有限了,对应的分析能力(li)也(ye)远远不足,预警网络的生效,多少(shao)带点运气成分,有很大概率出现(xian) 漏网之鱼。当一颗体(ti)积巨大的小行星突然出现(xian)在地球附近,只(zhi)留给我(wo)们几个月甚至几天的防御时(shi)间,就来不及(ji)使(shi)用冲击法了。
这时(shi)候(hou)就只(zhi)能赛博请神(shen)奥本海默了,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处于战备状态的 核弹,炸它丫的!具体(ti)来说,核弹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远距离(li)引爆,虽然太空(kong)是一个真空(kong)环境,没有空(kong)气介质来传播冲击波,但(dan)核爆会产(chan)生大量的热能和辐(fu)射,包括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能量会加热小行星表面,并产(chan)生快速的流体(ti)喷射,将(jiang)小行星推向相反的方(fang)向。
如果(guo)这样的推力(li)不够,那就直接(jie)在小行星表面引爆,核弹的威力(li)足以将(jiang)直径(jing)十多公里的小行星炸得(de)四分五裂,大块的碎片理论上会产(chan)生大幅度轨道偏移,躲开地球,小的碎片则可以在大气层内燃烧掉。
只(zhi)能说,核弹已(yi)经诞生八十年了,它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不过呢,核弹攻(gong)击法也(ye)有自己的问(wen)题,政治问(wen)题。早在1967年,世界各国就签订条约,约好不在绕(rao)地球轨道放置任何携带核武器或任何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并不得(de)将(jiang)此类武器置于天体(ti)及(ji)外(wai)层空(kong)间。进入21世纪之后, 太空(kong)非军(jun)事化也(ye)成了主流思潮,各主要(yao)大国都形成了,不向太空(kong)部署攻(gong)击性武器的默契。动(dong)用核弹去对付小行星,不管是谁发射的,都算破了这个戒,没准会导致持续多年默契作废,新一轮太空(kong)军(jun)事竞赛开启。
另一方(fang)面,核爆干预小行星轨道,也(ye)并不是简单使(shi)用蛮力(li),一炸了事。科(ke)学家通过对核爆炸产(chan)生的能量喷射物的模拟表明,偏转(zhuan)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行星物质的性质;能不能炸碎,碎成什么样,也(ye)取决于小行星的成分,同样需要(yao)精密的计算,如果(guo)计算错误,核弹可能仅仅让只(zhi)是小行星的落点从一个大洲换到另一个大洲,并没有偏离(li)地球,如果(guo)碎片太大块,也(ye)可能会让一些原本不受小行星撞击的国家,遭受碎片的狂轰滥炸,留下一地鸡(ji)毛(mao)。
在这种情(qing)况下,各国的领导会作何抉择呢?谁来背负几十亿人的性命(ming)呢?也(ye)许只(zhi)有事情(qing)真的发生了,才能知道结果(guo)。
对于我(wo)们来说,小行星可能只(zhi)是几百万年降临一次的毁灭,但(dan)它就像 达摩克利斯之剑,时(shi)刻提醒着人类,世界上还有比争权(quan)夺利和自相残杀(sha)更重要(yao)的事情(qing),能让这个混乱(luan)世界团结起来的,也(ye)许就只(zhi)有种族(zu)存亡危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