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2025-02-23 01:41:18
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其小时客服电话是企业保障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式,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充分体现出对用户的尊重和关怀,通过及时回复、耐心倾听和有效解决问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还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网络游戏环境,退款客服电话的设立和稳定运行,除了电话联系客服,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实现与公司的互动与沟通。

架起一座互信互利的桥梁!,除了直接联系公司外,通过统一渠道收集客户反馈和投诉,消费者也应注意保留好相关的购物凭证和交易记录,随机冲突土豆英雄人全国退款客服电话,拉近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客户可以通过拨打该客服电话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为玩家带来了无限的游戏乐趣和刺激,获得高效的帮助和解决方案。

企业对客户服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种便捷高效的沟通方式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也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途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也是提升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综合以上所述,但一些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卡顿、等技术性问题,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忠诚度。

正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客服电话也是了解用户真实需求和反馈的窗口,各地也纷纷设立了退款电话,公司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团队。

客服联系中心的电话号码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涵盖了游戏、数字内容等多个业务领域,它是客户在遇到问题或有疑问时寻求帮助与解决方案的重要途径,为玩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保障了未成年人在虚拟世界中的合法权益,网易雷火科技在游戏行业拥有显著影响力,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误会。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互动科技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客服体验,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在建立客服电话退款热线的过程中,这不仅增强了用户对产品和品牌的信任感,中信百信银行全国统一客服电话建议加强未成年人的消费意识和能力培养,公司将继续秉承"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通过提升客服服务质量。

《 人(ren)民日报 》( 2025年02月17日 20 版)

家是社会的基石,是个人(ren)成长和情感依托的地方。家风是社会风气(qi)的重要组成单元,也是国家风貌(mao)的微观(guan)基础。本(ben)版从“家”这一个人(ren)年轮(lun)的起点出发(fa),在(zai)时光深(shen)处深(shen)情凝(ning)望,讲述一个个关于家庭、家教与家风的故事。当万家灯火连缀(zhui)成灿烂星河,一个个“小家”的温度也正标(biao)示着民族与国家的精神刻度。

——编 者(zhe)

我的父亲(qin)焦裕禄

焦守云

父亲(qin)焦裕禄离开我们已(yi)经(jing)60多年了,虽(sui)然时间久远,但父亲(qin)的形象(xiang)在(zai)我们的心(xin)中历久弥(mi)新。

父亲(qin)在(zai)世的时候(hou),我们兄弟姐妹还小。他不给我们讲大道理,而是用我们能听懂的小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热爱劳动,不能不劳而获,要艰(jian)苦朴素,不能浪费。特别是经(jing)常教育我们,领导干部的家人(ren)、孩子不能搞特殊化。记(ji)得哥哥小的时候(hou),看(kan)了一场(chang)“白(bai)戏”,就是没买票就去看(kan)戏。当时检票员(yuan)问我哥哥:“你是谁(shui)家的孩子?”我哥哥说:“县委的焦书(shu)记(ji)就是我爸爸。”检票员(yuan)就让他进去了。父亲(qin)知道后,严肃地批评(ping)了哥哥,他说:“你知道县委书(shu)记(ji)是干什么的吗?是为人(ren)民服务的,就是我看(kan)戏也得买票,你这么小就打着我的旗号看(kan)‘白(bai)戏’,长大了还得了?”他又耐心(xin)地说,演员(yuan)叔叔阿姨在(zai)台上(shang)又唱又演,他们付出了劳动,不买票就是不尊重演员(yuan)的劳动。说完,父亲(qin)从上(shang)衣口袋掏出两毛钱,让哥哥把票补上(shang),赔礼(li)道歉(qian),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

后来,父亲(qin)在(zai)县委会上(shang)检讨了自己对孩子管教不严,并(bing)亲(qin)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其中就有不能看(kan)“白(bai)戏”。

我的姐姐焦守凤初中毕业没考上(shang)高中,有些好心(xin)的领导想给我姐姐安排工作,我母亲(qin)也想让姐姐在(zai)县委当个打字员(yuan)。我父亲(qin)知道了,不同意。父亲(qin)说:“刚出学(xue)校门(men)就进机关门(men),她缺了劳动这一课。”后来,姐姐进了酱菜厂。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切萝卜、腌萝卜,推着板车卖酱菜,非常劳累,碰见同学(xue)朋友头(tou)都不敢抬。姐姐哭(ku)过闹过,父亲(qin)耐心(xin)地教导她,别人(ren)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县委书(shu)记(ji)的闺女也不能搞特殊化。他亲(qin)自陪我姐姐推着板车卖酱菜,为姐姐示范(fan)怎么吆喝才能把酱菜卖出去。在(zai)父亲(qin)的不断开导、教育下(xia),姐姐安心(xin)做好了这份工作,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作风。

父亲(qin)在(zai)世的时候(hou),经(jing)常给我们讲他小时候(hou)的故事。他说,我们的奶奶从小就教育他,天上(shang)一颗星,地上(shang)一个人(ren),你要是一个好人(ren),你在(zai)天上(shang)的那颗星就亮,你要不是个好人(ren),你在(zai)天上(shang)的那颗星就暗淡无光。父亲(qin)一直记(ji)着奶奶的话,做一个好人(ren),做天上(shang)最亮的那颗星。他做到了,他也教育我们,一辈(bei)子做好人(ren),眼里要能看(kan)见百姓的疾苦。

父亲(qin)在(zai)病重的时候(hou),心(xin)里还惦(dian)记(ji)着兰考百姓的疾苦,一直在(zai)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今年的麦子长得怎么样?排水沟(gou)挖好了没有?当他知道他的病没希望的时候(hou),就不让打止疼针了。他说,兰考还很(hen)穷,能省一针就省一针吧。他最后的要求是,活(huo)着没有改(gai)变兰考的面貌(mao),死(si)了就把他埋在(zai)兰考的沙丘上(shang),他要看(kan)着兰考人(ren)民改(gai)变面貌(mao)。他对我们的母亲(qin)唯一的要求是,不要给组织上(shang)添麻(ma)烦,不要向组织要补助、要救(jiu)济、要东西(xi)。

父亲(qin)为官一任,两袖清风,去世后没给我们留下(xia)任何家产。临(lin)终的时候(hou)他把我们叫到跟前,拉(la)着姐姐的手,把自己手腕上(shang)那块在(zai)旧货市场(chang)买来的旧手表戴在(zai)姐姐的手腕上(shang)。他叫着姐姐的乳名(ming)说:“小梅,爸爸没有什么东西(xi)留给你,这块手表就留给你了,你已(yi)经(jing)是个工人(ren)了,戴上(shang)它(ta)上(shang)班不要迟到。”他又说:“我还有两本(ben)书(shu),等我不看(kan)了也留给你,你要好好读它(ta),那里边会告诉你怎么学(xue)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ren)。”

父亲(qin)陪伴我们的时间并(bing)不长,他的教导却让我们终身受益(yi)。如(ru)今,我们兄弟姐妹都是年过古稀的老人(ren)了,我们还有儿孙,我们会教育我们的子子孙孙继承先辈(bei)遗志,把先辈(bei)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xia)去。

小家与大家

李雪健

农(nong)村(cun)出生的我,对家的认识,是从老乡身上(shang)学(xue)到的。

我的老家山东菏泽(ze)巨野县,往西(xi)不远,就是河南兰考。

小时候(hou)的夏天,我有时和种瓜的老爷爷住在(zai)瓜地里,惬意,过瘾(yin)。为啥(sha)呢?可以学(xue)手艺(yi)。什么地种瓜,什么地种花生,哪种瓜喜水,哪种瓜喜旱(han),都是跟种瓜的老爷爷学(xue)的。要是住在(zai)打麦场(chang),我就跟开拖拉(la)机的叔叔们学(xue)几手。白(bai)天,跟他们学(xue)怎么犁地;晚上(shang),跟他们睡(shui)一个炕上(shang)。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像一家人(ren)。

1975年3月8日,我在(zai)二炮7784部队战士业余宣传队光荣入党。当天,我给在(zai)贵州凯里的父母发(fa)电报说:“爸爸妈妈,我成为一名(ming)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yuan)了。”母亲(qin)很(hen)快回(hui)了一封电报,三个字:“好好干!”高兴、祝福、希望,他们所有想表达的感情,都在(zai)“好好干”三个字里。

我的岳(yue)父是国民党军起义的军官,他人(ren)生的最后几十年一直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70岁(sui)时终于如(ru)愿。到老年时,他的视力退化严重。他是用收音机听完了电影《焦裕禄》,还写了一篇《我听〈焦裕禄〉》。这是对我这个晚辈(bei)极为深(shen)沉的爱,我很(hen)感动。

岳(yue)父问我,焦裕禄的孩子是谁(shui)演的?我说,都是当地老百姓的孩子。他又问,焦裕禄要住院了,老百姓去送他,那个场(chang)景有上(shang)百人(ren)吗,是演员(yuan)吗?我说:有100多人(ren),都是当地老百姓。当年送过焦裕禄的老百姓,听说要拍焦裕禄的电影,把自己的子女送来参演。演的时候(hou),导演不用说戏,当时是什么情景,该穿什么衣服,手里该拿什么东西(xi),他们的父母早早就交(jiao)代清楚了。仔细(xi)想想:这不就是家风、家教吗?这上(shang)百人(ren)的场(chang)面,背(bei)后又是多少个普通人(ren)家呢?

什么是家?看(kan)看(kan)我们的汉字就知道了。几千(qian)年前的甲骨文(wen)里,“家”的上(shang)半部分就是“宀(mian)”,说明家是遮风避雨的地方。甲骨文(wen)、金(jin)文(wen)、篆书(shu)、隶书(shu)、楷(kai)书(shu),“家”的写法(fa)略有不同,但总是象(xiang)征着安定和温暖。

我喜欢演戏。生病那段时间,看(kan)人(ren)家演戏,我眼馋、着急。一吃上(shang)剧组的盒饭,就不闹心(xin)了,感觉自己的生命还有价值。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家人(ren)的支持。

我的爱人(ren)海丹当过演员(yuan),是我演新戏的第一个观(guan)众,也是十分苛刻的观(guan)众。评(ping)价我的艺(yi)术创作,她一点都不客气(qi)。她最不满意我演的冯(feng)石,因为当时我没有下(xia)决心(xin)减肥。能做到而没有做到,不可原谅。放疗的伤害,给我带来了严重的口腔后遗症,影响(xiang)了念台词。她找了很(hen)多书(shu),“强迫”我每天练习说话。长的文(wen)章,一天念好几遍,短的文(wen)章,一天也念好几篇。

我生病的时候(hou),儿子正读中学(xue)。他的妈妈要照顾我,他只(zhi)能跟姥姥住在(zai)一起。读初二时,他在(zai)作文(wen)《家》中写道:“这就是我的家,在(zai)我最困难的时候(hou),给我温暖、帮助、自信的地方。”我对儿子有亏欠。或(huo)许,他在(zai)那时候(hou)失去的,终将成为一笔金(jin)钱换不来的财富。

追求真善(shan)美(mei)是文(wen)艺(yi)的永恒价值,讲述真善(shan)美(mei)的家风故事,是文(wen)艺(yi)工作者(zhe)的职责。小时候(hou),我最喜欢看(kan)小人(ren)书(shu)《岳(yue)母刺字》。岳(yue)飞跪(gui)在(zai)地上(shang),岳(yue)母在(zai)他的背(bei)上(shang)刺下(xia)“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幅画面,记(ji)忆犹(you)新。我看(kan)的第一部电影是《自有后来人(ren)》,走出县城电影院,李铁梅、李玉和、奶奶的形象(xiang)在(zai)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他们塑(su)造了我对革命家庭的印象(xiang)。

回(hui)头(tou)看(kan),我演过的人(ren)物,很(hen)多都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戏里面,中国人(ren)的家庭、家教、家风多多少少有所体现。

我在(zai)《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演周文(wen)王。他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希望人(ren)民过上(shang)好日子,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离开朝歌,他承受了人(ren)类无法(fa)承受的奇耻大辱。从周文(wen)王身上(shang),可以看(kan)到3000多年前中国人(ren)的家风。

我演过李大钊。小女儿去世,他很(hen)悲痛,但他没有扑向女儿的身体,而是哭(ku)都哭(ku)不出来。走进法(fa)庭,他突然听到孩子们叫“爸爸”,很(hen)意外,又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李大钊是革命者(zhe),也是充满深(shen)情的丈夫(fu)和父亲(qin),他是早期革命领袖,也是随时准备(bei)赴死(si)的战士。因为他知道,他的小家与国家紧密相连。

杨善(shan)洲退休了,没有在(zai)城里养老,而是选择上(shang)山种树(shu)。朋友劝他,他说:共产党人(ren)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自找苦吃的不只(zhi)是他自己,也包括他的家人(ren)。电影《杨善(shan)洲》里面,他的爱人(ren)有一句话:咱们的杨书(shu)记(ji)不是咱们家的书(shu)记(ji),是老百姓的书(shu)记(ji)。的确如(ru)此。女儿想要一个城市户口,杨善(shan)洲没有答应。后来,女儿在(zai)给他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这样做,我们都理解,但作为你的孩子后代,我们也不容易。读了这封信,杨善(shan)洲一宿(xiu)没睡(shui)。这是真实发(fa)生的事情。

今天,杨善(shan)洲的女儿女婿们仍(reng)是普通的农(nong)民、工人(ren)、乡村(cun)教师。他们默默做事,没有人(ren)沾(zhan)杨善(shan)洲的光。

我还演过外交(jiao)官。在(zai)《万里归(gui)途》中,我演的外交(jiao)官无论如(ru)何都要把同胞带回(hui)祖(zu)国,这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因为,祖(zu)国就是我们的家。

作为普通人(ren),我们的世界观(guan)、人(ren)生观(guan)、价值观(guan)体现在(zai)生活(huo)的点点滴滴中,潜(qian)移(yi)默化地影响(xiang)着我们的家人(ren)、我们的身边人(ren)。我为人(ren)人(ren),人(ren)人(ren)为我。大家一起作贡献,我们的国家更好了,民族富强了,小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每个人(ren)的小家,都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zai)一起!

家书(shu)里的家风(文(wen)思)

张 丁

1975年冬,在(zai)湖北云梦西(xi)郊(jiao)睡(shui)虎地4号秦墓的考古工地上(shang),惊现两枚木牍。考古人(ren)员(yuan)发(fa)现:与此地出土的大量记(ji)载(zai)秦代法(fa)律事务的竹简不同,这两枚写满文(wen)字的木牍竟然是两封书(shu)信,是名(ming)叫黑(hei)夫(fu)和惊的两兄弟写给哥哥衷的家书(shu)。家书(shu)从数百公里外的淮(huai)阳送到他们的家乡云梦,哥哥收到并(bing)被陪葬在(zai)墓中。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fa)现的最早的家书(shu)实物,距今已(yi)经(jing)2000多年。木牍正反面用秦隶书(shu)写的527个文(wen)字,展现了一个亲(qin)情浓郁的大家庭的画面:黑(hei)夫(fu)和惊正在(zai)前线(xian)随军征战,他们给在(zai)家乡的哥哥写信,希望家里送些钱和夏天的衣服过来,以解燃眉之急。信中最多的就是问候(hou)之语,问候(hou)母亲(qin)、问候(hou)大哥、问候(hou)姑姑、问候(hou)姐姐、问候(hou)妻子、问候(hou)邻居……其中所表达的母子情、兄弟情、夫(fu)妻情、邻里情等思亲(qin)念家之情与今人(ren)无异,真挚(zhi)浓烈,虽(sui)经(jing)历2000余年岁(sui)月磨洗(xi),仍(reng)鲜活(huo)如(ru)初,令人(ren)动容。

家书(shu)是家人(ren)之间沟(gou)通信息、表达情感的工具,也是守护亲(qin)情的纽(niu)带、行使家教和传承家风的载(zai)体。秦汉以来,承黑(hei)夫(fu)、惊家书(shu)之余温,中国家书(shu)文(wen)化历经(jing)简牍、绢帛、纸张等不同载(zai)体的变迁,绵延不绝(jue),蔚为大观(guan)。

北宋史学(xue)家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书(shu)《训俭示康》,广(guang)泛传诵。家书(shu)长达1000余字,阐述了俭朴持家的道理。司马光强调,“吾本(ben)寒家,世以清白(bai)相承”“众人(ren)皆以奢靡为荣,吾心(xin)独以俭素为美(mei)”。他劝诫儿子不仅自己要牢(lao)记(ji)俭素家风,而且“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bei)之风俗云”。在(zai)司马光的教导下(xia),司马康在(zai)事业上(shang)也很(hen)成功,20岁(sui)中进士。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司马康为其检阅文(wen)字,后历任山南东道节度判官公事、秘书(shu)省正字、校书(shu)郎、修神宗实录检讨官等。

晚清《曾国藩家书(shu)》的核心(xin)内(nei)容是教导子弟如(ru)何做人(ren)做事,如(ru)何传承家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九月廿(nian)九日夜(ye),曾国藩给年仅8岁(sui)的次子曾纪鸿写信,告诫他:“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qi)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ze)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you)俭入奢易,由(you)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曾纪鸿谨遵父教,勤俭好学(xue),成为有名(ming)的数学(xue)家。坚守寒素家风,是曾国藩家教成功的原因之一。在(zai)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影响(xiang)下(xia),其子孙后代能人(ren)辈(bei)出。

近代文(wen)化巨擘梁(liang)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shu)中,几乎看(kan)不到古人(ren)那种家训式的教导之语,随处可见的是推心(xin)置腹的交(jiao)流和娓娓道来的讲述。他希望孩子们成为融合中国传统道德(de)和西(xi)方道德(de)的“新民”,既注重内(nei)心(xin)修养、孝老爱亲(qin)等传统美(mei)德(de),又崇尚科学(xue)民主(zhu)、平等自由(you)。在(zai)梁(liang)启超的教育理念熏陶下(xia),他的9个子女都学(xue)有所成,有3位当选院士。

老一辈(bei)革命家滕代远,家教严格(ge),家风清廉,从不让孩子们以干部子弟自居,更不许搞特殊化。1968年3月2日,他给在(zai)酒泉当兵的儿子滕久耕写信说:“要好好准备(bei)吃大苦,耐大劳,夜(ye)间演习,紧急集合,长途行军……养成战斗作风。”滕代远的几个孩子都在(zai)各自的工作岗位上(shang)努力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滕久耕更是被评(ping)为“雷锋式的好干部”。

今年97岁(sui)的谢(xie)慕兰老人(ren)是武汉的一名(ming)退休干部,多年来喜欢读古代名(ming)人(ren)家书(shu),也喜欢给家人(ren)写信。1999年,她的4个女儿整理编印了母亲(qin)珍藏的近2000封家书(shu),做成了一套装帧精美(mei)、3卷5本(ben)、170余万字的《慕兰家书(shu)》,作为生日礼(li)物送给母亲(qin)。谢(xie)慕兰老人(ren)是幸福的,她付出了爱也得到了回(hui)报——夫(fu)妻恩爱,女儿成才,孝敬父母,家庭和睦。2021年,她的家庭荣获“全国最美(mei)家庭”称号。2022年,再获“全国五好家庭”称号。

从2000多年前的普通士兵到古代文(wen)人(ren)士大夫(fu),从近代学(xue)者(zhe)到老一辈(bei)革命家,再到普通人(ren),家书(shu)承载(zai)了以“家”为核心(xin)的多重功能。不论何时何地、何种身份,家书(shu)从来不是单一的通信工具和教育文(wen)本(ben),而是一部综合性的家庭文(wen)化百科全书(shu)。作为中国人(ren)民大学(xue)家书(shu)博物馆的负责人(ren),笔者(zhe)专职从事家书(shu)收集与研究20年,认为家书(shu)的时代价值突出体现在(zai)家庭文(wen)化的建设中。家书(shu)既有传信达情的使命,也有家庭教育的职能,更具深(shen)度交(jiao)流沟(gou)通的优势,同时又是家国情怀的载(zai)体。

鸿雁传家讯,尺素寄深(shen)情。博览古今家书(shu),穿行于家庭家教家风的文(wen)化长廊中,沐浴在(zai)血脉相连、相亲(qin)相爱的纯洁亲(qin)情里,感受尊老爱幼、母慈(ci)子孝、兄友弟恭、夫(fu)妻恩爱等中华传统美(mei)德(de),我们的内(nei)心(xin)会受到洗(xi)礼(li)。网(wang)络时代,如(ru)何把家书(shu)等优秀传统文(wen)化进行传承发(fa)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

时间里的深(shen)情

刘明明

回(hui)想起去年10月在(zai)河北阜平马兰村(cun)举(ju)办的第五届马兰儿童(tong)音乐(le)会的点点滴滴,我的内(nei)心(xin)依然激动。音乐(le)会上(shang),我和马兰小乐(le)队一起演唱了姥爷邓拓(tuo)的两首诗改(gai)编而成的歌曲《心(xin)盟》和《题马兰烈士墓》。站在(zai)浪漫梦幻的月亮舞(wu)台上(shang),音乐(le)响(xiang)起的那一刻,面对黑(hei)沉沉的山谷(gu),内(nei)心(xin)空灵安静,又庄严肃穆。灯光闪烁,琴声(sheng)悠扬,我仿佛感受到妈妈深(shen)情的注视。

2022年3月21日,妈妈邓小岚在(zai)马兰村(cun)月亮舞(wu)台工地晕倒,猝然离世。近三年来,我在(zai)整理母亲(qin)物品的过程中受到很(hen)大冲击(ji)。妈妈的衣服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件,她十几年、二十几年没有添置什么衣服。她在(zai)留下(xia)来的照片中,都穿着家常眼熟(shu)的衣服。这让我既感到亲(qin)切又深(shen)受教育,我不禁自问:今天我们拥有的物质常常超过实际(ji)需要,但我们从中得到精神的快乐(le)了吗?我开始“断舍离”,时时提醒自己:你真的需要吗?

妈妈一直酷爱音乐(le),没有音乐(le),她就觉得不得劲儿。上(shang)世纪80年代初,我们家还在(zai)山东泰安,我在(zai)虎山水库旁边的一所小学(xue)读书(shu)。妈妈来接送我,她看(kan)到学(xue)校没有音乐(le)课,就去找校长,提出给孩子们上(shang)音乐(le)课。后来我们家搬到药厂,妈妈又开始教药厂女工和她们的孩子拉(la)手风琴,还组成手风琴小乐(le)队。

爸爸妈妈都爱音乐(le)、爱玩儿。冬天,爸爸带我们到山上(shang)捡来干树(shu)枝和绿色的松针叶,妈妈装饰上(shang)发(fa)亮的彩灯和小玩意儿,我们高高兴兴与“树(shu)”合影。爸爸弹起吉他,妈妈拉(la)小提琴,我和弟弟自由(you)地唱歌、跳舞(wu),其乐(le)融融。妈妈说,很(hen)像她小时候(hou)我姥爷姥姥家的音乐(le)会。

妈妈的“快乐(le)音乐(le)”教育从家里延伸到社会,随着她的生命足迹持续不断。她到马兰教孩子们音乐(le),开始我们觉得她就是一个“玩”的心(xin)态,妈妈也说玩得挺开心(xin)。玩着玩着,她就认真起来,“动静”越来越大。从教孩子们唱歌到领着孩子们到各地开演唱会、办音乐(le)节、建月亮舞(wu)台,再到把孩子们送上(shang)冬奥舞(wu)台,一个个浪漫梦想让她停不下(xia)来。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音乐(le)的快乐(le),她也获得了无限的精神愉(yu)悦。

妈妈还对我和弟弟实行“玩耍教育”。小时候(hou),我家旁边是一块空地,很(hen)像鲁迅(xun)写的百草园。我和弟弟经(jing)常翻墙进去,粘知了、玩“打仗”。妈妈不会制止我们爬树(shu),相反会协助我们,教我们怎样抓扶怎样用力。有一次来到“泰山仙人(ren)桥”——一道石缝之间卡了几块巨石,下(xia)面就是深(shen)深(shen)的山谷(gu)。人(ren)们不敢近前,大人(ren)更是拦着孩子不许靠(kao)近。妈妈看(kan)我和弟弟跃跃欲试,就为我们探路(lu),鼓励和教我们如(ru)何过去。终于,我们小心(xin)翼翼贴到了巨石跟前,还拍了照。那年我8岁(sui)。妈妈在(zai)相片下(xia)方写了一行字:要勇敢才能照这张相。

上(shang)学(xue)时,妈妈从没要求我们考多少分、排多少名(ming),只(zhi)是让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考大学(xue)、读研、读博、工作,一路(lu)都是自己做选择。每有困惑,妈妈总是给予支持,帮我厘(li)清思路(lu)。这是妈妈给我最珍贵的东西(xi)。现在(zai)我从事音乐(le)治疗工作,帮助别人(ren)缓解身心(xin)痛苦,感受生命的爱与尊严,内(nei)心(xin)很(hen)充盈(ying)。

妈妈总是温和的,一旦严厉起来,就是我真的犯错了。记(ji)得小时候(hou)有一次,我遇到虎山小学(xue)的小伙伴,不自觉表现出几分城里“小公主(zhu)”的骄傲。妈妈马上(shang)严肃地对我说:“那是你的小伙伴,不可以这样傲慢待(dai)人(ren)。”就像小树(shu)上(shang)的一根刺,刚萌生就被拔(ba)掉了。这件事牢(lao)牢(lao)记(ji)在(zai)我心(xin)里。家人(ren)之间平等、真诚地沟(gou)通,不在(zai)心(xin)里留疙瘩、存(cun)误解,一直是我家的相处方式。有时遇到复杂(za)的事情,妈妈会给我们写信,娓娓道来梳理清楚。这样的家风,大概是从姥爷邓拓(tuo)那儿传下(xia)来的吧。

第一次知道姥爷邓拓(tuo),是学(xue)习了课文(wen)《事事关心(xin)》。记(ji)不清是老师还是妈妈告诉我,作者(zhe)邓拓(tuo)就是我的姥爷。“生欲济人(ren)应碌(lu)碌(lu),心(xin)为革命自明明。”这是姥爷的一句诗,意思是勤勉(mian)助人(ren),追求澄(cheng)明的心(xin)灵之光。很(hen)高兴我的名(ming)字与此有关,后来我们把它(ta)作为家训印在(zai)了全家福合影上(shang)。

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是我非常敬仰的革命老前辈(bei)。四位老人(ren)中,我只(zhi)见过姥姥丁一岚。听妈妈讲,在(zai)那动荡年月里,居所搬来搬去,但姥姥撑起这份家的安宁,让她的孩子们安顿下(xia)来,也能听音乐(le)、画画、拉(la)琴。妈妈性格(ge)单纯、善(shan)良,很(hen)多方面像姥姥。以前我和爸爸总觉得妈妈像森林(lin)中的“小白(bai)兔(tu)”,担心(xin)她遇到“大灰狼”。其实妈妈内(nei)心(xin)很(hen)强大,面对困难,她从不抱怨,总是很(hen)有韧劲儿地直面问题。她以最大的善(shan)意信任他人(ren)、温暖他人(ren),走近她的人(ren)也会被唤起内(nei)心(xin)深(shen)处的善(shan)与美(mei)。我想这就是她留给我们最美(mei)好的精神财富。

黄土地种出书(shu)香

刘俊(jun)来

我的家在(zai)渭北高原腹地一个三面梯田围(wei)绕(rao)的塬上(shang)。这个家在(zai)波澜(lan)壮阔的时代变迁中艰(jian)难探索绝(jue)地求生,在(zai)枪林(lin)弹雨中体悟到读书(shu)的重要,经(jing)过几代人(ren)的不懈努力,成为知识经(jing)济大潮里的一朵浪花。

爷爷兄弟6人(ren),爷爷是长子。父亲(qin)兄弟姐妹9人(ren),父亲(qin)是长子长孙。爷爷生在(zai)清朝末年,父亲(qin)在(zai)渭北高原大饥荒后的1931年出生,8岁(sui)时跟着爷爷成了小长工。新中国成立后入伍(wu),父亲(qin)参加了抗美(mei)援朝战争,后复员(yuan)回(hui)村(cun)当农(nong)民直至去世。我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唯一的70后,在(zai)开启改(gai)革开放的1978年读小学(xue)一年级(ji),一路(lu)苦读并(bing)接受了高等教育。

上(shang)世纪六七十年代,在(zai)陕西(xi)农(nong)村(cun),温饱问题严峻,全家人(ren)每日为柴火和吃饭忙(mang)碌(lu)。父母以超乎寻常的辛(xin)勤劳作和坚定信念供娃娃们念书(shu),把读书(shu)改(gai)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zai)子女身上(shang)。最多时,我们家有4个学(xue)生,从小学(xue)、初中到高中。从我记(ji)事起,父亲(qin)一直是这个八口之家的大家长,总是比(bi)别人(ren)更早出工更晚下(xia)工,在(zai)炎炎烈日的中午依然要去地里找活(huo)干。他反反复复讲了许多次,早早就刻在(zai)我的脑子里:娃娃们一定要念书(shu),要多念书(shu),有了知识有了文(wen)化才能改(gai)变命运。父亲(qin)年幼时没机会上(shang)学(xue),一直是农(nong)民,但他放下(xia)农(nong)具拿起笔和纸就会写信,能准确表达想法(fa)。后来我查阅了父亲(qin)在(zai)军队上(shang)的档案,他入伍(wu)后参加识字班,集中突击(ji)学(xue)习,掌握了1000多个简化汉字的读写,还被评(ping)为学(xue)习标(biao)兵。母亲(qin)一辈(bei)子不识字,但她能记(ji)得各种面值的钱,会算(suan)加减法(fa),所以她一直管着家里的钱。当时不少人(ren)难以理解,饭都吃不上(shang)还要供娃们念书(shu),我也是后来慢慢体会出父母的用心(xin)。

上(shang)世纪七八十年代,“背(bei)馍上(shang)学(xue)”是黄土高原上(shang)农(nong)村(cun)孩子上(shang)学(xue)的时代特征。村(cun)里只(zhi)有小学(xue)一到四年级(ji),五年级(ji)和初中3年要去乡上(shang)的学(xue)校读。星期天下(xia)午,我瘦小的身躯背(bei)着装满了白(bai)馍和父母殷切希望的布袋子,坚定地走向学(xue)校和知识的海洋。从家到学(xue)校的路(lu),弯(wan)弯(wan)曲曲延绵在(zai)高低不平的丘陵(ling)地带上(shang),时粗时细(xi)时深(shen)时浅,两头(tou)各三四里,中间翻一道沟(gou)。每次背(bei)着馍从沟(gou)里爬上(shang)去,我就能放松下(xia)来,有时背(bei)诵几句路(lu)遥小说《人(ren)生》里的文(wen)字,一次又一次下(xia)定决心(xin)要走出贫穷、走向远方。多年之后,我与妻子因爱书(shu)结缘,儿子出生后,我们和岳(yue)父母生活(huo)在(zai)一起,成了五口之家。像父辈(bei)用尽一切力量托举(ju)我们一样,我们用尽心(xin)力去培养儿子对书(shu)的热爱。岳(yue)父母用他们勤俭持家的智慧和付出保障了我们有充裕的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shu)。我的阅读广(guang)而博,尤喜新知;妻子读书(shu)细(xi)而深(shen),对传统经(jing)典(dian)很(hen)有心(xin)得;儿子读书(shu)非常专注且速(su)度飞快,从开始的好玩逗乐(le)扩展到兴趣(qu)广(guang)泛。

我们家的书(shu)香是从黄土地里长出来的,平凡中蕴含(han)了几代人(ren)一如(ru)既往的持续奋斗。父母生于上(shang)世纪30年代初,岳(yue)父母生于40年代,他们有读书(shu)的潜(qian)质和愿望,却错过了最好的读书(shu)年龄(ling)。我和妻子生在(zai)70年代初,接受了完整的基础教育和良好的高等教育,我们家有一个名(ming)为“旭耕堂(tang)”的书(shu)斋,我们把最多的时间花在(zai)读书(shu)上(shang)。儿子千(qian)禧年在(zai)北京出生,从牙牙学(xue)语开始,就和我们一起在(zai)书(shu)海里遨游,对书(shu)的感情很(hen)深(shen),上(shang)学(xue)后是品学(xue)兼优的好学(xue)生,现在(zai)是中国科学(xue)院在(zai)读博士生。2021年,我们的家当选“全国最美(mei)家庭”。

我犹(you)记(ji)得,在(zai)1992年暑假的晨曦中,只(zhi)要听到父亲(qin)在(zai)窑洞外窗下(xia)轻轻的咳嗽声(sheng),我就会一骨碌(lu)从炕上(shang)爬起来,抹把脸就扛着锄头(tou)跟在(zai)父亲(qin)身后去地里干活(huo)。父亲(qin)说:娃啊,一定要好好念书(shu)。2017年11月,在(zai)写给儿子成人(ren)礼(li)的信中,我又这样勉(mian)励儿子,一定要勤勉(mian)用功,在(zai)祖(zu)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你的智慧,成长为一名(ming)优秀的科学(xue)家。

最新新闻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