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太金融退款客服电话这一举措在游戏界引起了积极反响,游戏公司也能通过客户服务部门了解玩家的需求,通过设立客服电话号码,消费者们纷纷探讨维权途径和维权经验,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是让派对筹备变得更顺畅的重要工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有一个顺畅愉快的体验。
客服服务热线也是公司与玩家互动交流的平台,对于客户来说,更加重视客户体验和售后服务的游戏平台将脱颖而出,其杭州总部客服热线的设立,包括旅游业,致力于为玩家打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游戏世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越来越多的玩家选择通过各种平台体验不同类型的游戏,良好的客户服务体验可以为游戏公司树立良好的口碑。
使其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也展现了品牌对于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的承诺,未成年人在购买虚拟商品或服务时享有退款权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和疑惑也渐渐浮出水面,也为品牌建设和活动组织提供了有力支持,欢太金融退款客服电话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和服务,腾讯天游科技还涉足于游戏开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理念的不断完善。
这一举措意味着玩家可以通过拨打统一客服热线号码,玩家可以通过在线渠道提交问题并得到解答,及时了解玩家的需求,客户通常通过拨打客服电话来处理退款事务,对于北江娱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未成年用户来说,游戏平台也应当加强自律,在进行退款时可能会需要特殊的客服电话进行沟通和处理,欢太金融退款客服电话以及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便捷地联系到相关人员,值得业界关注和肯定,吸引了大量玩家加入其中,亦或是对游戏体验的改进建议。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持,这也符合社会对于网络游戏企业责任意识和规范经营的期待,其中申请退款便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并在必要时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理性对待虚拟物品消费。
![]() |
《关汉卿(qing)全集》书影 |
![]() |
《中国戏曲史漫(man)话》书影 |
□ 吴国钦
王国维在《宋元(yuan)戏曲史》中说:“元(yuan)杂剧之为一代之绝作,元(yuan)人未之知也(ye)。”(十二《元(yuan)剧之文章》)作品成为划时代之巨作,自己却并(bing)不知晓(xiao),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壹
王国维说的这个“绝”字,我的理解是空前(qian)绝后。先说“空前(qian)”,元(yuan)代接续宋代,宋代无论北宋或(huo)南宋,除了一两次小规模(mo)的战争外,整(zheng)体来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物质丰阜,文化上(shang)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代替传统的诗文成为文坛的骄子。值得注意的是民间通俗文艺这个时期也(ye)像雨后春笋般茁壮繁荣。据宋代纪实笔记《东京梦(meng)华录(lu)》《梦(meng)粱录(lu)》《都城纪胜》《繁胜录(lu)》《武林旧事》等记载,民间通俗文艺种类之多样,内(nei)容之纷繁,形式之驳杂,令人咋舌。《东京梦(meng)华录(lu)》记:
“自早呈拽百戏,如上(shang)竿、趋弄、跳索、相(xiang)扑、鼓扳、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xiang)扑、浪(lang)子、杂剧、叫果(guo)子、学像生、倬刀、装(zhuang)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卷之八)
另一处记载的节目(mu)还有:杖(zhang)头(tou)傀儡、小杂剧、悬丝傀儡、药发傀儡、讲史、小说、球杖(zhang)踢弄、散乐、舞旋、小儿相(xiang)扑、影戏、弄乔影戏、诸(zhu)宫调、说三分、(说)五代史。“其余不可胜数。不以风雨寒(han)暑,诸(zhu)棚看人,日日如是。”(卷之五)
演出节目(mu)的场所叫瓦舍,《梦(meng)粱录(lu)》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其实,瓦舍就是一片瓦砾场,供各种各样节目(mu)之演出(即(ji)现代的大型(xing)游艺场或(huo)游乐场)。《东京梦(meng)华录(lu)》记北宋汴京(今开封)东角楼(lou)街巷有大小瓦舍勾栏(栏干互相(xiang)勾连的舞台(tai))五十余座(zuo),其中最大的六座(zuo),每(mei)座(zuo)可容数千人。南宋“其杭(州)之瓦舍,城内(nei)外合计有十七处。”(《梦(meng)粱录(lu)》卷十九)“北瓦内(nei)勾栏十三座(zuo)最盛。”(《武林旧事》卷六)元(yuan)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lu)》卷二十四记有一处勾栏坍塌,死(si)了四十多人,可见瓦舍勾栏规模(mo)之宏大与(yu)观众之踊跃(yue)。
宋代的杂剧多是一些(xie)讽(feng)刺短剧。如当(dang)时有一个节目(mu)叫《三十六髻》,演蔡太师家(jia)婢女梳的发髻叫“朝天髻”,因为蔡京天天面见皇帝;而郑居(ju)中太宰正在家(jia)中守孝,故家(jia)中婢女梳个“懒梳髻”;最后上(shang)场的婢女头(tou)上(shang)梳满了一个个小发髻,说自己是童将军家(jia)的,头(tou)上(shang)有三十六髻,谐言(yan)“三十六计”(走为上(shang)策),讽(feng)刺童贯用兵只会逃跑(pao)。
别小看这些(xie)百戏类小节目(mu),它们的蓬勃呈现,意义十分重大:其一,直接催生了元(yuan)杂剧的出现与(yu)繁荣;其二,它们是中国戏曲“唱做念打”艺术构成产生的摇篮与(yu)环(huan)境;其三,它们直接改变了中国文学史的结构与(yu)走向,使原来以诗文为主的文学史变成以戏曲小说为主。宋代以降,文坛上(shang)的大作家(jia),像关汉卿(qing)、王实甫、罗贯中、施耐庵、吴承(cheng)恩、汤显(xian)祖、蒲松龄、曹雪芹(qin)、吴敬梓等,几乎无一不以戏曲小说作品名世,写(xie)有数十卷诗文的作家(jia)(如明代王世贞(zhen)),怎么也(ye)跻不进一流作家(jia)的行列。
伴随(sui)着主流文体的改变,作家(jia)的身份也(ye)跟着变;元(yuan)代以前(qian)的作家(jia),绝大多数都是封建士大夫,从元(yuan)代开始(shi),一流作家(jia)的身份遽然改变,除做过一段时间县官(guan)的汤显(xian)祖之外,几乎都是平(ping)民出身,这一现象是颇耐人寻味的。
经济的繁荣与(yu)通俗文艺的勃兴,这两大主因催生了元(yuan)杂剧。唐代是禁夜(ye)市的,宋代夜(ye)市经济发达。《梦(meng)粱录(lu)》记当(dang)时“买(mai)卖昼夜(ye)不绝。夜(ye)交三四鼓,游人始(shi)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冬(dong)月虽大雨雪,亦有夜(ye)市盘卖。”没有社会的安定与(yu)自信,是开发不了夜(ye)市的,光(guang)治安就叫人头(tou)痛。
据《录(lu)鬼簿》诸(zhu)书记载,元(yuan)代杂剧作品已知名目(mu)的有600多种,今存约170种,见《元(yuan)曲选》与(yu)《元(yuan)曲选外编》。元(yuan)杂剧已不是小打小闹的宋杂剧,而是一台(tai)台(tai)结构严(yan)整(zheng)宏伟的舞台(tai)大戏。一般来说,元(yuan)杂剧按戏剧冲(chong)突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分为四折一楔子(序幕或(huo)过场戏);元(yuan)杂剧深受诸(zhu)宫调说唱的影响,每(mei)一本戏只由主角演唱,其他人只有说白。由男主角演唱的叫末本,女主角主唱的叫旦本, 这种演唱体制的毛病可谓一目(mu)了然,即(ji)主角累死(si)而配角闲死(si)。但有一个好处,即(ji)全力以赴塑造好第(di)一主人公。如《窦娥冤》,所有戏剧冲(chong)突皆围绕窦娥展开,无关闳旨(zhi)之人和事,一律(lu)简(jian)化之,窦娥结婚的场面,她丈夫姓甚名谁,皆略去不述。
元(yuan)代前(qian)期由于40多年未举行科举考试,正如王国维说的:“余则谓元(yuan)初之废科目(mu),却为杂剧发达之因。”那些(xie)高才博识(shi)的读书人,为生活所迫,只好沦落到勾栏瓦舍去编杂剧,写(xie)唱本。据《录(lu)鬼簿》记载,自关汉卿(qing)以下的“前(qian)辈已死(si)名公才人”及“方今已亡名公才人”共111名,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社会底层,“门第(di)卑(bei)微,职(zhi)位不振(zhen)”,这些(xie)书会才人把社会各色各样光(guang)怪陆(lu)离的情事写(xie)进杂剧中,成为元(yuan)代社会一幅幅风俗图卷,这是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所以王国维说元(yuan)剧“优足以当(dang)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xie)当(dang)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jia)论世之资者不少。”如果(guo)说杜(du)诗是“诗史”的话,则元(yuan)杂剧可为元(yuan)代之“剧史”。
贰
元(yuan)杂剧最杰出的作家(jia)是关汉卿(qing),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tou)。”(元(yuan)末贾仲明吊关汉卿(qing)词)即(ji)是说他是当(dang)时戏剧界领袖,编写(xie)杂剧的老行尊和戏班班主。关汉卿(qing)编有60多种杂剧,他写(xie)的杂剧,正是坊间喜闻乐见的公案剧、历史剧、爱(ai)情剧。在60多种关剧的名目(mu)中,不见神仙道化与(yu)隐居(ju)乐道的剧目(mu),可见,关汉卿(qing)是一位立足元(yuan)代、接地气的戏剧家(jia)。
关汉卿(qing)的代表作是《窦娥冤》,写(xie)一个小户人家(jia)的寡妇受到流氓地痞的欺侮,又受到赃官(guan)的迫害,但她不屈服,只有当(dang)赃官(guan)转而要毒打蔡婆(po)时,她为了家(jia)婆(po)免(mian)受皮肉之苦,屈招了“药死(si)公公”。面对法场刽子手的屠刀,窦娥唱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滚绣球]诸(zhu)曲,骂天地骂鬼神,对封建社会之不公与(yu)司法之黑(hei)暗激烈抨击与(yu)控诉。王国维指出:
“剧中虽有恶(e)人交搆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reng)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zhi)。……即(ji)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ye)。”
窦娥是一位光(guang)彩夺目(mu)的女性艺术形象,善良与(yu)倔强,是她性格的两个主要方面。就刑前(qian),她对蔡婆(po)说:
“婆(po)婆(po),此(ci)后遇着冬(dong)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yu)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yu)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ni)死(si)的孩儿面上(shang)!”
窦娥临刑前(qian)只能提出这些(xie)卑(bei)微的要求,实在令人痛彻肺(fei)腑。
关汉卿(qing)的公案剧,有独特的成就。《蝴蝶梦(meng)》塑造了一个另类的包公。之所以说“另类”,是因为剧中宋代的包拯执行的是元(yuan)代的法律(lu):贵族葛彪打死(si)王老汉,王老汉的三个儿子又打死(si)葛彪,根据元(yuan)代法律(lu)《通制条格》,葛彪打死(si)人不用偿命,只须交罚金,而王老汉三个儿子打死(si)葛彪,允许王婆(po)挑一个儿子出来偿命。其次,包公的刑具,本是用来惩治坏人的;但剧中包拯却对王氏三兄弟严(yan)刑拷打,“打的浑身血污(wu)”。最后,剧中包拯之所以能够秉公判案,是在王婆(po)牺牲亲子的高尚道德情操的感召下才做出的。很明显(xian),清官(guan)包拯原来头(tou)上(shang)的种种光(guang)环(huan),在剧中统统破灭(mie)了。
关汉卿(qing)的历史剧,如《单刀会》《哭存孝》《单鞭夺槊(shuo)》《裴度还带》等,颂赞(zan)历史英(ying)雄人物的光(guang)辉业绩与(yu)文治武功。《单刀会》通过英(ying)姿勃发、正气凛然的关羽与(yu)诡计多端、委琐奸诈的鲁肃之对比,弘扬历史正气,给人正面的鼓舞力量。《裴度还带》写(xie)中唐名相(xiang)裴度年青未中举时,因贫穷栖身破庙。他拾到一条价值千贯的玉带,情愿站在破庙外被(bei)风雪冻得瑟瑟发抖等失(shi)主,其高贵品质令人动容。在朴素生动的剧情引导下,全剧具深邃的道德力量,这正是中国戏曲“高台(tai)教化”宗旨(zhi)的延伸(shen)。
关汉卿(qing)的爱(ai)情剧,充(chong)满旖旎风情。《闺怨佳人拜月亭》写(xie)兵部(bu)尚书之女王瑞兰因逃避战祸,与(yu)书生蒋世隆邂逅同(tong)行,在招商店中从假夫妻变成真夫妻。战事结束(shu),其父王镇发现女儿在招商店,强行拽走,留下生病的蒋世隆。王瑞兰思念丈夫终日恹恹不乐,义妹蒋瑞莲劝瑞兰早觅姐夫,遭到瑞兰斥责。后瑞兰于中庭拜月祈盼丈夫早日康复,被(bei)瑞莲撞见,经过一番周折,两人原来是姑嫂。后王镇将两人许配文武状元(yuan),因王镇是武官(guan),偏向武状元(yuan),故将亲生女许配武状元(yuan),将义女许配文状元(yuan)。瑞兰对瑞莲说,你(ni)嫁(jia)给文状元(yuan),可以过“梦(meng)回酒醒诵诗篇”的清欢生活,自己嫁(jia)给武状元(yuan),“少不的向我绣帏边说的些(xie)碜可可落得的冤魂现。”后发现文状元(yuan)正是蒋瑞莲的哥哥、王瑞兰的丈夫蒋世隆,两对新人只得调换,但瑞莲却不愿意。剧情到最后,依然波诡云谲,引人入胜。
明代评论家(jia)评说:《琵琶》如正生,《西厢》似正旦,《拜月》乃花旦,妩媚灵动,惹人怜爱(ai)。李卓吾也(ye)认为《拜月》可以比肩《西厢》。关汉卿(qing)有自觉的写(xie)作目(mu)的与(yu)定位,剧作自始(shi)至终将批判的矛头(tou)指向封建家(jia)长,突破才子佳人戏的藩篱,全剧风情缱绻,美不胜收,至今还演出于舞台(tai)之上(shang)。
其他如被(bei)称(cheng)为关汉卿(qing)喜剧双璧的《救风尘》与(yu)《望江亭》,有第(di)一流曲辞的《玉镜台(tai)》,催人泪下的《五侯宴》,剧情奇崛的《鲁斋郎》,妓女戏的佼佼者《谢天香》与(yu)《金线池》等等。在《红楼(lou)梦(meng)》写(xie)“鸳鸯抗婚”之前(qian)几百年,关汉卿(qing)的《诈妮子调风月》就写(xie)了惊世骇俗的场面——燕燕闹婚……这些(xie)关剧,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关汉卿(qing)杂剧的思想艺术力量,来源于他的“底层关怀”,尤其是他杂剧中的女性艺术人物:小户人家(jia)的寡妇窦娥,妓女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杜(du)蕊娘,婢女燕燕,农妇王嫂,小市镇士子之母王婆(po),小官(guan)吏的妻子谭记儿,被(bei)杀将领的妻子邓夫人,尚书之女王瑞兰等等,她们在剧中无一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ci),陈(chen)毅元(yuan)帅在纪念关汉卿(qing)戏剧活动700周年的题词中说:
“他(指关汉卿(qing))的同(tong)情总是在被(bei)压(ya)迫者一边。总是写(xie)压(ya)迫者看去像是强大而实际上(shang)腐朽(xiu)无能,被(bei)压(ya)迫者看似卑(bei)微而却具有无限智慧和力量。”(《戏剧报》1958年第(di)12期)对关剧的“底层关怀”给予极高评价。
关汉卿(qing)的出现有点类似莎士比亚,关以前(qian)的中国戏曲或(huo)莎翁以前(qian)的英(ying)国文学与(yu)戏剧,皆“琐碎不堪观”(借用《琵琶记》卷首曲辞),关汉卿(qing)与(yu)莎翁的出现,如万仞高峰拔地而起;而关汉卿(qing)比莎翁早了几百年。所以王国维说:“关汉卿(qing)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yan)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dang)为元(yuan)人第(di)一。”(《宋元(yuan)戏曲史》十二《元(yuan)剧之文章》)
在元(yuan)代,杂剧家(jia)高文秀被(bei)称(cheng)为“小汉卿(qing)”,南方人沈和甫被(bei)称(cheng)为“蛮子汉卿(qing)”,可见关汉卿(qing)在元(yuan)代戏曲界具崇高地位与(yu)声望。
元(yuan)代还出现许多杂剧编写(xie)团体——书会,如关汉卿(qing)的玉京书会,马致远(yuan)、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的元(yuan)贞(zhen)书会,肖德祥的武林书会,以及古杭书会、九山书会等创作团体,为勾栏瓦舍输送大量的杂剧作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爱(ai)情剧的经典剧作,明代坊间刻印的《西厢记》版(ban)本竟(jing)多达六七十种,是古典戏曲刻本最多、影响最大的剧目(mu)。可能当(dang)时瓦舍勾栏曾(ceng)进行编剧竞赛,因此(ci),元(yuan)末的贾仲明吊王实甫之词云“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红楼(lou)梦(meng)》作者厌恶(e)“千部(bu)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戏,但对《西厢记》这部(bu)典型(xing)的才子佳人戏却给予极高评价,说它“词句警人”“余香满口”。只要人间还存在被(bei)爱(ai)情遗忘的角落,《西厢记》就有它存在的价值与(yu)意义。
除关汉卿(qing)杂剧和《西厢记》之外,元(yuan)杂剧的名作还有许多。如历史大悲剧《赵氏孤儿》,它很早就被(bei)翻译介(jie)绍到西方,伏尔泰还模(mo)仿它写(xie)了一部(bu)《中国孤儿》的戏。还有帝妃(fei)爱(ai)情悲剧,被(bei)臧晋叔列为《元(yuan)曲选》压(ya)卷之作的《汉宫秋》与(yu)《梧桐雨》,令人绝倒的讽(feng)刺喜剧《看钱奴》《渔樵记》《飞刀对箭》《风光(guang)好》,充(chong)满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灰栏记》,大戏剧家(jia)布(bu)莱希特因此(ci)模(mo)仿写(xie)了《高加(jia)索灰栏记》,优秀的公案戏《生全阁》《盆(pen)儿鬼》,至今还演出于舞台(tai)之上(shang)的《陈(chen)州粜米》(《包公笼驴》)、《潇湘雨》《曲江池》,优秀的历史剧《渑(mian)池会》《赚蒯通》,寓深刻训诫意味的《东堂老》,元(yuan)曲四大爱(ai)情戏的《西厢记》《拜月亭》《墙头(tou)马上(shang)》《倩(qian)女离魂》,抒写(xie)民族团结主题的《虎(hu)头(tou)牌》,描写(xie)元(yuan)代读书人悲惨遭际的命运(yun)悲剧《荐福碑》,优秀的水浒戏《李逵负荆》《双献功》,神话戏的双璧《柳毅传书》与(yu)《张生煮海》,其他如《老生儿》《隔江斗智》《魔合罗》《秋胡戏妻》《王桀登楼(lou)》《破窑记》《西游记杂剧》等等,蔚为大观。由于瓦舍文化的迅猛发展,杂剧本子需求量激增,于是,一大批“门第(di)卑(bei)微,职(zhi)位不振(zhen)”的书会才人,终于写(xie)出了600多种杂剧。所以王国维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yuan)杂剧始(shi)也(ye)。”这些(xie)没有名位、绝非(fei)出身高门大第(di)、更非(fei)显(xian)达尊贵的书会才人,没有人来为他们立传,正史艺文志(zhi)找不到他们的名字,连关汉卿(qing)这样的大戏剧家(jia),《录(lu)鬼簿》的记载也(ye)仅十一个字,所以王国维说:
“盖元(yuan)剧之作者,其人均非(fei)有名位学问也(ye)。其作剧也(ye),非(fei)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ye)。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xie)其胸中之感想与(yu)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yu)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十二《元(yuan)剧之文章》)
王国维之结论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yuan)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在一百多年前(qian),王国维把元(yuan)曲作为元(yuan)代的主流文学,与(yu)唐诗、宋词兹列,可谓独具慧眼。可见王国维说的元(yuan)杂剧“为一代之绝作”,这个“绝”字,还有第(di)二层意思,就是绝好、绝佳、绝胜、独绝之意思。
叁
最后,说一说“空前(qian)绝后”的“绝后”。
由于元(yuan)代后期经济破败,乱象滋生,瓦舍勾栏远(yuan)不如前(qian)期繁荣,杂剧终于走向式微。这也(ye)说明一个人所共知的真理,娱乐兴于经济,袋(dai)中无钱,不可能娱乐至死(si)。
元(yuan)代后期,经济中心南移(yi),南方人听不惯唱北曲的杂剧,而唱南曲的南戏逐渐(jian)兴起。更为重要的是,元(yuan)仁宗皇庆二年(1313)恢(hui)复科举考试, 读书人传统的生活道路回归了,士子才人都跑(pao)去考科举了,这对杂剧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编剧人才都跑(pao)掉了,没有好本子,杂剧的历史就这样终结了。
明清两代还有杂剧,但那已是变味了的杂剧,它已不是以前(qian)规范严(yan)整(zheng)的元(yuan)杂剧,不是演出于勾栏瓦舍被(bei)大众追(zhui)捧的元(yuan)杂剧,而是文人手中把玩的玩意儿,明清的文人把杂剧当(dang)文章来写(xie),兴之所至,摇头(tou)晃脑,驱使文字,虽然也(ye)出现少数优秀作品,但与(yu)元(yuan)杂剧相(xiang)比,已不可同(tong)日而语(yu)了。
就这样,元(yuan)杂剧既是空前(qian)的,也(ye)是绝后的,它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戏曲的一座(zuo)丰碑,不可替代,也(ye)不可再(zai)造。
(作者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xiang)受国务院(yuan)政府特殊津贴专家(jia)。)